作者:郭丽丽  单位:高邑县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97

脑梗发作后,不少患者会面临肢体活动受限、言语表达困难、吞咽不畅等后遗症,这些问题不仅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还容易让患者陷入 “后遗症无法改善” 的焦虑中。其实,大脑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科学的神经康复训练,多数患者的功能都能逐步恢复,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神经可塑性:康复的科学依据

要理解神经康复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大脑的 “神经可塑性”。脑梗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受损,原本负责肢体运动、语言等功能的神经通路被迫 “中断”,但大脑并非一成不变的 “固定结构”。就像受损的交通网络可以重新规划路线,在康复训练的持续刺激下,大脑会激活未受损的神经细胞,搭建新的神经连接,让丢失的功能慢慢 “重启”。这种神经重塑的过程虽然需要时间,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为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运动康复:循序渐进改善肢体功能

运动康复是改善肢体功能的核心环节,需根据患者的恢复阶段循序渐进。对于初期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家属或康复人员可协助进行 “被动训练”:比如轻柔转动患者的手腕、脚踝、膝关节,每次 10~15 分钟,每天 2~3 次,既能防止关节僵硬,又能维持肌肉力量。当患者体力逐渐恢复,可过渡到 “主动训练”:先从床上翻身、坐起练起,再借助扶手或助行器尝试站立,站稳后慢慢练习迈步。刚开始可能只能走几步,随着能力提升逐渐增加距离,训练时需注意保护患者,避免摔倒,动作幅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宜。

言语与吞咽康复:重建沟通与进食能力

言语障碍是脑梗患者常见的困扰,比如说话费力、发音模糊,甚至无法清晰表达需求。言语康复可从基础发音训练开始:先让患者反复练习 “a”“o”“e” 等简单元音,以及 “b”“p”“m” 等辅音,每次练习 5~10 分钟,每天多次重复。待发音逐渐清晰,再尝试说简单词语、短句,家属可耐心配合,多给予鼓励,避免急于纠正让患者产生挫败感。

若患者同时存在吞咽困难,还可进行吞咽训练,比如反复做 “空咽” 动作,或在专业指导下练习舌头伸缩、转动,增强吞咽肌肉力量,提升进食安全性。

作业康复:重获自主生活能力

作业康复则聚焦于帮助患者重新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让康复效果更好地融入生活。训练时可遵循 “先易后难” 的原则,比如穿衣时先穿活动不便的一侧,再穿正常一侧,脱衣时则相反。家属可在旁协助,但尽量让患者自主完成,哪怕动作缓慢,也能锻炼功能、增强自信心。

心理康复:为恢复注入积极动力

心理康复同样不可忽视,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脑梗后遗症可能让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心理,甚至拒绝参与训练。此时家属要多陪伴、多沟通,及时肯定患者的每一点进步,用积极的反馈帮患者建立信心。

神经康复的四大关键原则

神经康复有几个关键原则需牢记:一是 “尽早启动”,只要患者病情稳定,就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康复训练,越早干预,神经重塑效果越佳;二是 “循序渐进”,避免追求 “快速见效” 而过度训练,比如强迫无法站稳的患者长时间行走,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反而延缓恢复;三是 “个性化调整”,每个患者的后遗症类型、严重程度不同,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方案,最好在专业康复师评估后开展训练;四是 “长期坚持”,神经重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中途放弃容易让前期努力白费,坚持才能看到改变。

坚持科学康复,重拾生活主动权

脑梗后遗症的恢复或许需要漫长的等待,但绝非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实中,很多患者通过科学的神经康复训练,从无法坐起到能自主行走,从说话含糊到能正常交流,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只要选对方法、保持耐心,再加上家人的支持与专业指导,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康复路上稳步前行,逐步靠近 “恢复如常” 的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