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术(气切)是抢救危重患者、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办法。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家庭护理对保障生命安全很关键。因为家里没有专业医疗设备和随时监护,家属要学会识别异常情况,还要知道怎么正确处理。下面详细说气切患者家庭护理要重点关注的5大异常信号和应对方法。
气道通气异常:呼吸功能警报
1.典型症状:成人呼吸频率不正常,超过30次/分钟或者低于8次/分钟;呼吸时鼻翼扇动,吸气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呼吸声音变弱、没有声音或者有喘鸣,严重时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低于90%。
2.风险因素:气管套管被痰痂堵住、套管移位、肺部感染、气胸等,都会影响呼吸,严重的会导致呼衰。
3.应急处理:发现异常立即检查套管通不通,用无菌吸痰管把分泌物吸出来;如果堵了,滴1~2ml无菌生理盐水把痰液稀释。要是症状没改善,让患者半躺,立即打120,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感染相关体征:炎症反应警示
(一)症状分级。1.伤口感染:气切伤口发红、肿胀、有渗液,分泌物是黄色脓状或者带血,有臭味,伤口周围皮肤溃烂。2.全身感染:体温≥37.5℃且持续超24小时,伴有寒战、乏力。3.呼吸道感染:痰液突然变多,颜色黄绿或者带血丝,痰液又黏又稠,有恶臭味。
(二)处理措施。每天用碘伏给伤口消毒2~3次并更换干净敷料;保持气道湿润以利排痰;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留取痰液或伤口分泌物送检;若感染加重,立即送医。
气管套管异常:致命风险预警
(一)异常类型。1.固定问题:固定带松弛、断裂,套管外露长度改变,患者突发正常发声,提示套管可能脱出。2.结构损坏:套管出现裂缝、破损或接口松动,导致漏气,增加感染与窒息风险。
(二)紧急处理。发现套管部分脱出,立即让患者后仰颈部,用止血钳撑开切口;若完全脱出,尽快插入备用套管,若无则用干净钝物维持切口开放,并拨打急救电话。每日检查固定带,以容纳一指为宜。
循环与意识异常:病情恶化信号
1.核心表现:患者意识变差,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烦躁或者昏迷,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或者低于5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一直下降。2.潜在病因:缺氧、酸中毒、感染性休克、电解质紊乱等,这些会影响心脏和大脑功能,让循环和意识出现异常。3.护理要点:发现异常,立即检查呼吸和循环情况,保持气道通畅,给患者低流量吸氧;详细记录症状和生命体征,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并发症预警:隐匿风险提示
(一)关键症状。1.皮下气肿:颈部、胸部皮肤肿胀,摸起来有“握雪感”,患者会觉得胸闷、胸痛、吞咽困难。2.异常出血:套管周围少量渗血或者大量喷血,大量喷血可能是气管-血管瘘,情况很危险。
(二)处理原则。出现皮下气肿,立即停用套管吸氧,改用鼻导管吸氧,然后送医院;出血时,少量渗血用无菌纱布压住止血,大量出血用力压住出血处,让患者侧躺着,防止误吸,同时叫救护车。
家庭护理核心要点
1.规范操作流程:护理操作需严格规范,每日对内套管煮沸消毒3次;吸痰、换药时要洗手并佩戴口罩、手套;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痰液干结堵塞气道。2.完善设备储备:备齐同型号气管套管、吸痰器、制氧机及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品;留存医护人员联系方式,定期检查设备确保正常使用。3.加强日常监测:每2小时记录呼吸、心率、体温,观察痰液。喂食时抬高床头30°,防反流误吸,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恢复调整护理方案。
总之,气切患者的家庭护理需要家属的细心和耐心。通过密切关注上述5大异常信号,家属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