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庆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03
214

急诊室里,47岁的李先生(化名)牙关紧咬、全身肌肉剧烈痉挛,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伴随着窒息的风险。就在3天前,家人还只以为他短暂的胡言乱语和双手痉挛是“没休息好”。谁曾想到,这一切的源头,竟要追溯到2个月前一次工作时右手拇指被电钻钻伤的“小意外”。当时他在诊所包扎后,仅自行口服了一周头孢类抗生素。一个月后,诡异的症状悄然登场:双手肌肉痉挛到无法使用筷子,间歇性的胡言乱语每日不定时发作。直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家人才惊觉事态严重。

万幸,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重症团队凭借经验迅速锁定元凶——破伤风!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立即展开:气管插管保障呼吸、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毒素、静滴甲硝唑精准打击病原体、人免疫球蛋白提供强力支援。更令人动容的是ICU里细致入微的“静音守护”:单间隔离、调暗光线、调低设备报警音量……只为减少一丝可能诱发痉挛的刺激。五天后,李先生成功撤除呼吸机,神志转清后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这场由微小伤口引爆的生死危机,终被专业与仁心合力化解。

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我见过太多因对破伤风认知不足而延误治疗的案例。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大家揭开破伤风的神秘面纱。

认识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人畜粪便中,它们像“潜伏的杀手”,一旦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就会释放强烈的神经毒素。这些毒素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这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死亡率高达20%~30%。

值得警惕的是,并非只有生锈铁钉划伤才会感染。被木刺扎伤、动物咬伤、烧烫伤,甚至慢性溃疡、感染等,只要伤口具备缺氧环境(如伤口深、开口小、有坏死组织),都可能成为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21天,可短至1天内,罕见病例潜伏期可在半年以上。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出生后5~7天。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多以全身型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包括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头后仰,以及严重时出现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当膈肌受累时,患者可能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且这些症状常由光、声、接触、饮水等轻微刺激诱发,发作频率越高病情越重。少数病例为局部型,表现为受伤部位或单侧肢体的肌肉痉挛和强直,亦有可能进展为全身型。头部型破伤风多见于头面部创伤或耳部感染之后,常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眼球和舌的运动障碍,也可能演变为全身型破伤风。

破伤风预防

1.伤口处理“黄金三步”。(1)冲洗: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如条件允许,应使用一定压力(如5-8PSI)的水流冲洗,并在水流冲洗的同时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无菌棉球擦拭创面,冲走可能存在的细菌。(2)消毒:用碘伏、双氧水等消毒剂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但避免过度刺激深部组织。(3)就医评估:不要自行包扎过紧!及时前往医院,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清创或进一步处理。

2.疫苗接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1)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让身体产生持久抗体。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包含百白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建议成人每10年加强接种1剂。(2)被动免疫:当发生高风险伤口,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快速中和毒素。

常见误区辟谣

误区1:只有生锈伤口才会感染破伤风。真相:破伤风杆菌与铁锈无关,关键是伤口的缺氧环境。干净的割伤感染风险低,但被泥土、粪便污染的伤口需格外警惕。

误区2:小时候打过疫苗就不用再打。真相: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减弱,成人需定期加强接种;受伤后是否需要补打,需根据疫苗接种史和伤口情况判断。

误区3:伤口小就不用处理。真相:再小的伤口也可能藏匿细菌!尤其是穿刺伤(如扎刺),表面愈合快但深部易形成缺氧环境,更需谨慎处理。

温馨提示:日常劳动时做好防护,受伤后及时科学处理。如果对伤口处理有疑问,随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记住,一个小细节的重视,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