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利  单位: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578

对免疫力低的病人来说,外界的微小风险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比如一次普通的感冒病毒,就可能让他们陷入感染危机。尤其是在重症监护或术后恢复阶段,家属的探视虽能给予病人心理慰藉,但若不注意防护细节,反而可能成为“风险携带者”。结合重症护理的专业要求,这几个探视注意事项,家属一定要记牢,共同守住病人的安全防线。探视前:做好“准入筛查”,杜绝风险带入在去医院前,家属首先要做好“自我健康排查”,若本身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咽痛、腹泻等症状,哪怕症状轻微,也绝对不能探视——这些看似普通的不适,可能是流感、新冠或肠道病毒感染的信号,而免疫力低的病人一旦接触,很可能发展成肺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若家属近期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如水痘、手足口病患者),或刚从人群密集的场所(如火车站、商场)回来,也建议暂缓探视,待观察3~5天无异常后再前往。

除了健康状态,探视前的“清洁准备”也不能少。建议家属提前在家洗澡、更换干净衣物,避免穿着沾有灰尘、毛发的外套进入病房;若医院提供一次性探视服或鞋套,需按要求穿戴整齐。同时,不要携带鲜花、毛绒玩具等易滋生细菌的物品——鲜花的花粉可能引发病人过敏,毛绒玩具的纤维缝隙中易藏纳尘螨,这些都可能对免疫力低的病人造成威胁。可以携带消毒后的保温杯(用于给病人递水)或纸质书籍(避免电子设备带入过多细菌),且物品需经医护人员检查后才能带入病房。

探视中:严守“行为规范”,减少接触风险进入病房后,家属首要任务是“手部消毒”——这是阻断细菌传播最关键的一步。需用医院提供的免洗消毒液(含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都能消毒到位;若病房内有洗手池,也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洗完后用干净的一次性纸巾擦干,避免用未消毒的毛巾擦手。

在与病人接触时,要注意“距离与力度”。免疫力低的病人(如化疗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皮肤可能较为脆弱,避免用力拥抱、亲吻等亲密接触,可改为轻声交谈、轻轻握住手指等温和的互动方式。同时,尽量与病人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减少飞沫传播风险——说话时不要大声喧哗,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带盖的医疗垃圾桶,不可随意丢弃。

此外,要“遵守病房规定”,不随意触碰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泵、监护仪、吸痰器等)——这些设备需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家属误碰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病人治疗;也不要随意打开病房的窗户(若为无菌病房,需保持密闭环境)或调整空调温度,避免环境变化引发病人不适。

探视后:做好“收尾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探视结束离开病房前,仍需再次进行手部消毒,避免将病房内的细菌带出。脱下的一次性探视服、鞋套等,需按医院指定位置分类丢弃,不可带出医院或随意扔进普通垃圾桶。若家属在探视过程中接触过病人的分泌物(如痰液、汗液),需用消毒湿巾擦拭衣物表面,回家后立即更换所有衣物,并将衣物用热水(≥60℃)清洗,晾晒时充分暴晒(紫外线可杀菌),避免细菌在家中传播,进而影响其他家人健康。

同时,家属回家后要尽快洗澡,清洗头发和身体,减少细菌残留。若家中有老人、小孩或其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建议回家后先单独待在一个房间,观察1~2天无异常后,再与家人密切接触,避免将可能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家人。

对免疫力低的病人而言,每一次探视都是一次“安全考验”,家属的每一个细节举动,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恢复进程。遵循重症护理的专业建议,做好探视前的筛查、探视中的防护、探视后的收尾,不仅是对病人健康的守护,也是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毕竟,在病人康复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守住安全线,才能让病人更快地回归健康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