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恩卓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573

帕金森病,你可能听过这个名字,但大多数人以为这只是“手抖的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等到明显抖手、走路不稳了,很多患者的脑神经已经退化了一大半。那时候再治,虽不算太晚,但已错过了最黄金的干预时机。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提前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病?早早发现,早早应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到底怎么才能破局?

这些不是小毛病!警惕帕金森早期的“隐藏信号”

如果你以为帕金森病只有“抖”才算,那就真得更新一下知识库了。很多患者其实在手抖出现前几年,就已经在发出一些“求救信号”了!

1. 闻不到味道,是感冒了吗?小心是帕金森在“提前打招呼”!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饭菜再香也提不起胃口、花香闻不到、香水也觉得没味道?很多人以为是感冒或鼻子不通气,但要当心——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研究发现,超过八成帕金森患者在确诊前就已经出现嗅觉减退。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开始莫名其妙地闻不到味道,又伴有手抖等表现,那更可能不是普通的老年问题,而是大脑中控制嗅觉的区域已经被帕金森“悄悄盯上”了。别小看这个“鼻子的问题”,它可能是帮你提前发现帕金森的“关键一鼻”!

2. 睡觉“打架”?可别当作梦话一笑了之!

你有没有见过有人睡着后像“在梦里打架”一样拳打脚踢,甚至从床上摔下来、大喊大叫,吓自己一跳也吓到旁人?别以为这只是“梦太真”,很可能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简称RBD)在作祟。

这个病听名字就够拗口,其实说白了,就是人在做梦时,大脑原本该“屏蔽”肌肉动作的那一套机制出了故障,结果梦里的动作就被身体真的演绎出来了。最关键的是——RBD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前哨信号”!虽然普通人群中只有1%左右的人会得RBD,但在帕金森患者中,这个比例却高得惊人,可达30%到60%以上。而且,RBD常常比“手抖”这类典型帕金森症状要早好几年出现,等于大脑已经开始悄悄变“老”,但外表还看不出来。因此一旦发现类似“梦中打斗”的情况,别犹豫,尽快就医评估很重要!

3. 便秘、出汗异常?可能不是肠胃的问题

帕金森病往往先从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悄悄开始。比如顽固性便秘、出汗异常、起立时头晕眼花、夜间频繁起夜,甚至口水增多等,这些看似日常的身体变化,实则可能是大脑中控制自主功能的神经出了问题。医学上称之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它是帕金森病最早可能出现的一类非运动症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常在“抖动”“行动迟缓”等典型表现出现之前数年就已存在,是帕金森病的重要早期信号。很多中老年人常误以为这是“老毛病”或“肠胃不好”,却忽视了背后可能的神经退行性变化。

所以,早期识别的关键就是:别再把这些“看似小毛病”当成生活琐事,如果中老年人同时出现上述情况,最好去医院做个专业评估,千万别耽误了。

科技来助力!这些前沿技术在悄悄帮忙筛查帕金森

你能想象吗?现在医生已经能通过检查唾液、血液,甚至眼泪,来判断你有没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原来,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之一——α-突触核蛋白,在早期就会偷偷在身体里堆积。科学家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这种蛋白质,还有一种叫LAG-3的免疫分子,就有可能发现疾病的“苗头”。虽然这项检测还没有走进普通诊所,但研究进展非常快,未来也许就像做个血常规那么简单方便。

除了抽血,还有更高科技的“脑部扫描”方式。你可能听过核磁共振(MRI),但普通的MRI在帕金森病面前可能“看不清楚”。于是,医生用上了“增强版”的扫描工具,比如PET/CT显像,它能看到大脑里控制运动的神经是否活跃,就像给大脑做个热成像图。还有一种叫定量磁共振的新技术,不仅能看到脑区的结构变化,还能分析神经活动、代谢情况,帮助医生早早发现问题。

这些高端设备目前多在大医院使用,价格也不低,但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难确诊的患者来说,这些技术可能就是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普及,也许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就能轻松筛查帕金森病,为健康多一份保障!

不只是医生的事:全民参与,才能让帕金森早发现

诊断帕金森,光靠医生发现可不够,患者和家属的主动意识,甚至社会系统的支持,都缺一不可。

1. 社区体检也能“排查帕金森”

很多人每年都会体检,但内容常常集中在血压、血糖、血脂。未来,是否可以在社区体检中加入嗅觉测试、简单的步态评估或RBD筛查问卷呢?成本不高,意义却重大!

2. 医生强强联合才更靠谱

患者可能先去看的是消化科、耳鼻喉科或者心理科。如果这些科室的医生能与神经科建立快速转诊机制,就能帮患者更快找到“真正的问题”。

3. 科普先行,从“认知”开始改变

很多人对帕金森病还停留在“老年手抖”阶段,不知道便秘、嗅觉减退、睡眠异常也可能是前兆。我们需要更多媒体、平台去普及这些知识,让家属、老人自己都能尽早警觉。

帕金森病不是无法防控的绝症。它来得慢、藏得深,但并不是无迹可寻。未来某一天,我们希望听到的不是“你得了帕金森”,而是“你可能早期有风险,但我们已经提前干预”。帕金森的故事,不一定要从“晚期痛苦”开始,也可以从“及时发现”改写——关键在你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