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锦兰  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270

你知道吗?孕期血液会变得像“蜂蜜”一样黏稠,子宫还会像个“小石块”压着血管,久坐时下肢血液就像堵车的马路一样停滞,特别容易长出危险的血栓。尤其是胖美眉、高龄孕妈和怀多胞胎的姐妹,稍不注意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大麻烦。

为什么孕期久坐容易长血栓?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地顺畅,就像城市道路上的车流。但如果血流变慢或血液变“稠”,就容易形成血栓。

血液变“稠”:怀孕后,身体会自动调整血液状态,让它更容易凝固,这样分娩时就不容易大出血。但这种变化也让血液像“蜂蜜”一样黏稠,更容易在血管里结块。

血流变慢:随着肚子变大,子宫会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迫下半身的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久坐不动时,血液就像堵车一样在腿部血管里停滞,更容易形成血栓。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1.身体“底子”不好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血管负担,就像小马拉大车,血液流动更吃力。

高龄:35岁以上的孕妇,血管弹性变差,血栓风险比年轻孕妇高50%。

家族史:如果妈妈或姐妹得过血栓,自己怀孕时风险也会升高。

2.怀孕带来的“额外压力”

双胞胎或多胞胎:子宫更大,对血管的压迫更严重,血栓风险是单胎妈妈的2倍。

剖宫产:手术伤口会刺激血管,产后长期卧床也会让血流变慢。

妊娠期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就像水管内壁变得粗糙,更容易挂住血栓。

3.生活习惯“踩雷”

长期卧床:保胎或生病时不得不长时间躺着,血液容易在腿部淤积。

穿紧身衣:过紧的裤子或袜子会勒住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喝水少:身体缺水时,血液会变得更黏稠,就像煮粥时水加少了容易结块。

血栓的4大危险信号

血栓可能在孕期毫无症状,但以下情况一旦出现,必须立刻警惕:

单侧腿肿:一条腿明显比另一条粗,皮肤发红发热,就像被蜜蜂蜇了一样胀痛。

腿疼:走路或按压时腿部剧烈疼痛,休息后也不缓解。

呼吸困难: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可能是血栓脱落堵住了肺部血管(肺栓塞)。

胸痛:深呼吸时胸口刺痛,伴有咳嗽或咳血,这也是肺栓塞的征兆。

预防血栓的黄金法则

1.动起来!别让血液“偷懒”

每小时活动5分钟:坐着时可以做“踩刹车”动作,踮脚尖、屈伸脚踝,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每天散步30分钟:散步是最安全的运动,能让血液流动起来,还能控制体重。

避免久站:长时间站立同样会让血液淤积,站累了就找地方坐一会儿。

2.穿对衣服,吃对食物

穿压力袜:医用压力袜能像“小水泵”一样帮助血液回流,尤其适合久坐或久站的孕妇。

别穿紧身衣:选择宽松的裤子和低腰内裤,避免勒住肚子和大腿根部。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5升水,让血液保持“稀溜溜”的状态。

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能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加重血管负担。

3.特殊人群的“加强版”预防

高危孕妇:有血栓病史、肥胖或多胞胎的妈妈,医生可能会开“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这些药能阻止血液凝固,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剖宫产妈妈:术后24小时内就要开始活动,比如翻身、坐起,尽早下床走动。

4.定期产检,早发现早干预

孕早期评估:医生会询问家族史、测量体重,评估血栓风险。

孕晚期监测:32周后,每次产检都要检查腿部有无肿胀,必要时做超声排查血栓。

产后警惕:分娩后3个月内仍是血栓高发期,尤其是剖宫产或出血多的妈妈,要继续保持活动。

总结

孕产期静脉血栓(VTE)是妊娠期及产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回流受阻及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孕妇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血液黏稠度增加且流动缓慢,久坐不动更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高危人群包括肥胖、高龄、多胎妊娠、剖宫产史及有血栓家族史者,需警惕单侧下肢肿胀、胸痛伴呼吸困难等危险信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