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翔燕  单位:全州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8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柱结构和功能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的脊柱健康逐渐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脊柱不仅承担着人体的支撑和运动功能,还保护着脊髓神经,是维持身体正常活动的关键骨架。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关节退行性改变以及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出现脊柱相关疾病,如腰背痛、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突出等。因此,做好脊柱护理尤为重要。

一、老年人脊柱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脊柱由椎骨、椎间盘、韧带、关节和肌肉共同构成,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首先,椎间盘的含水量减少,弹性下降,导致其缓冲和支撑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椎间盘变性或突出。其次,骨质疏松使得椎体强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再者,脊柱关节退化,关节软骨变薄,导致骨刺形成和关节疼痛。此外,脊柱周围肌肉逐渐萎缩,力量下降,支撑脊柱的能力减弱,导致姿势异常和稳定性下降。这些变化综合作用,增加了老年人脊柱病变的发病率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

二、老年脊柱常见问题及危害老年脊柱问题以慢性腰背痛最为常见。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因轻微外力或自发发生,造成脊柱畸形和神经受压。椎间盘退变及突出会引起神经根受压,表现为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则影响身体姿态,增加其他系统负担。长期脊柱问题若得不到有效护理,不仅导致疼痛加重,还可能引发心理焦虑、抑郁,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增加跌倒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

三、老年人脊柱护理的关键点1. 保持正确的体态与姿势脊柱的健康与良好的体态密切相关。老年人应注意避免长期驼背、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保持脊柱自然曲线。坐时应选择支撑性强、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背部要靠紧椅背,双脚平放地面,避免翘二郎腿。睡眠时应选择适度硬度的床垫,保持脊柱平直,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减少颈椎和腰椎负担。

2. 合理运动,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增强腰背肌肉力量,减轻椎间盘压力,延缓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游泳等低冲击力运动,避免剧烈负重和跳跃。针对脊柱的功能锻炼,如核心肌群训练、腰背伸展运动,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预防脊柱疾病发生或恶化。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

3. 营养均衡,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脊柱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合理的营养摄入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应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钙主要来源于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适量日晒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均衡饮食还应包括丰富的维生素C和K,以促进骨骼代谢。对于已确诊骨质疏松者,应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定期复查骨密度。

4. 避免脊柱过度负荷及外伤老年人骨质脆弱,容易因跌倒或外力受伤导致脊柱骨折。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提重物、突然用力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居家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地面湿滑或杂物阻碍,适当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辅助设施,减少跌倒风险。外出时应穿合适鞋子,增强平衡感。遇到脊柱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加重病情。

5. 定期体检及早期干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脊柱相关检查,如脊柱X光、骨密度测定等,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发现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或其他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专业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能够帮助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此外,注意监测腰背疼痛的变化,早期发现神经受压等严重病症,确保及时治疗。

6. 心理护理与生活方式调整脊柱疾病常伴有慢性疼痛,容易引发老年人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等。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必要时协助专业心理咨询。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促进脊柱康复。

总结老年人脊柱护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关键在于科学认识脊柱生理退变,合理预防与干预。保持正确体态、适度运动、营养均衡、避免外伤、定期检查及心理关怀等多方面共同作用,能够有效维护老年人脊柱健康,减少病痛和功能障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