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急重症可能会严重损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从发现这些疾病到前往医院的这段时间,对患者实施的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适当延缓病情的发展,为患者争取抢救机会,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那么,在发生急重症之后,应该如何对患者实施抢救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黄金四分钟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猝死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比如长期加班工作人群、剧烈运动人群等,都可能会出现猝死。猝死是指在无明显外因下,患者突然呼吸停止、失去所有意识,表现为心跳骤停。在医学上,猝死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四分钟,也就是从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和心跳开始的四分钟,此时通过心肺复苏有机会让患者恢复生命体征,如果超过四分钟,脑细胞受到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超过十分钟,即使抢救成功,脑死亡的风险也非常高。
拨打急救电话
在患者突发急症后,施救者需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因为大多数急症是无法自愈的,院前急救只是为入院抢救争取时间,最终的救援工作仍需医务人员完成。施救者应当第一时间保持冷静的情绪,拨打急救电话,详细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和所处地点,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通过心肺复苏有机会让患者恢复心跳,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实施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最主要的步骤。施救者可以先将患者平放于坚实的平面上,将患者的腰带和衣领解开,不要让这些物品勒到患者的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接下来,施救者可以将一只手放置于患者的胸前区,在两个乳头连接线的中点部位,另一只手叠放于该手上,保持手腕、手肘和肩部处于一条直线,将双臂保持直立状态,用身体的重量进行按压。每次按压的深度应当保持在5厘米左右,按压的频率在每秒2次左右,注意按压后让患者的胸口完全回弹,手不要离开患者的胸前区。
开放气道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施救者就需要帮助患者开放气道。首先,施救者需要识别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如果鼻腔、口腔内有分泌物,则需要立刻将异物清除,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患者佩戴假牙或者口腔内有牙齿脱落,也需要将其取下。接下来,施救者需要观察患者颈部是否存在创伤,如果不存在创伤,可以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手食、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方,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口腔、咽喉轴呈直线,从而帮助患者开放气道。
实施人工呼吸
在帮助患者开放气道之后,施救者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可以用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翼,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唇将患者的嘴唇完全包裹,均匀地向患者口中吹气,并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出现起伏,确保气体能够进入患者的肺部。在吹气完成后,施救者需要立刻移开嘴唇,让患者凭借胸腔的弹性收缩将气体呼出。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应当控制在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插入2次人工呼吸,施救者需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功能或者医务人员到来。
其他注意事项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期间,施救者首先要正确识别心跳骤停,可以在耳边大声呼喊患者的姓名,或者轻拍患者的肩膀,如果患者没有回应,则需要触摸患者的颈动脉,评估其是否跳动,如果没有意识且动脉停止跳动,表示心跳骤停,需要心肺复苏。在胸外按压期间,患者的颈动脉会有搏动,在停止按压后搏动也会消失,但如果停止按压仍然存在搏动,证明患者已经恢复心跳。同时,施救者还应当观察患者的面色、瞳孔反射、自主呼吸能力,确保患者已经恢复意识和心跳。
综上所述,近些年各种急症频发,心跳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四分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些急救知识,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