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俊飞  单位:浏阳市古港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904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存在误解,认为一旦使用就像毒品一样“上瘾”,终生都无法摆脱,因此抗拒用药。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源于对药物治疗原理的不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破这个迷思,科学认识糖尿病药物治疗。

一、药物“上瘾”的真相

“上瘾”一词,在医学领域通常指的是物质依赖性,涵盖了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两个方面。以毒品为例,摄入后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改变神经递质的分泌和传递过程,从而引发欣快感,并使身体逐渐适应毒品的存在。一旦中断使用,身体会经历剧烈的戒断反应,包括焦虑、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同时心理上也会产生难以抗拒的渴求,这正是药物依赖性的典型表现。

相比之下,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与毒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药物的作用在于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并不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也不会改变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产生依赖性。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血糖调节功能出现了障碍,并非药物本身导致了“上瘾”。

二、胰岛素:身体的“外援”

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犹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细胞的“大门”,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内,为身体提供能量,进而降低血糖水平。当患者因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在这种情况下,注射胰岛素相当于为身体补充“外援”,以帮助调节血糖。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胰岛β细胞几乎完全被破坏,自身几乎无法分泌胰岛素,因此必须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口服降糖药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者在出现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同样需要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后,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身体的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并非意味着对药物产生了依赖,而是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持续的“外援”支持。

三、口服降糖药:多途径调节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以二甲双胍为例,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产生的葡萄糖输出,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并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磺脲类药物,例如格列齐特,则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能够减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了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但它们并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一旦停止服用,身体原有的血糖调节问题可能会重新出现,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并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患者需要持续服药以保持血糖稳定,并非因为对药物产生了“依赖”。

四、正确看待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健康问题,尽管现代医学尚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恰当的药物使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推迟并发症的出现和进展。患者完全有可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并应将药物治疗视为协助我们维护健康的辅助工具,而非负担。

在治疗的道路上,患者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定期检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及医生的建议适时调整治疗计划。对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坚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体重管理的基础上,经过医生的评估,有可能在医生的密切监控和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甚至暂时停药。但患者切勿自行决定停药,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药不能停”并不是因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会导致依赖,而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药物来保持血糖的稳定。希望大众能够消除这一误解,正确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积极与医生合作,科学地管理糖尿病,迈向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