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晓茜  单位: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18
355

一、疟疾防控背景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尽管全球在疟疾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人口流动、蚊媒耐药性增强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疟疾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大有卷土重来的趋势。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正式获得消除疟疾认证,标志着我国成为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首个获此认证的国家。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70年来在疟疾防控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投入,包括加强病例监测、推广快速诊断技术、规范治疗及强化蚊媒控制等。但是消除并不等于消灭,疟疾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跨境务工、旅游、商务、求学等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输入性病例若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极可能导致本地传播的发生,甚至引发区域性疫情。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疟疾防控工作仍不能有丝毫松懈,需继续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强化跨部门协作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这一全球健康挑战。

二、疟疾核心知识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母婴传播。据世卫组织介绍,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5种: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所致疟疾病情最为凶险,可迅速并发意识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严重贫血等,危及生命,死亡率极高。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因其在肝细胞内可形成休眠子,可引起复发。不同类型疟疾的潜伏期各不相同,一般在2-3周,短者几天,长者可达数年。疟疾发作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可伴头痛、乏力等症状。反复发作后,患者可出现贫血、脾脏肿大等体征。部分患者疟疾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三、重点人群

以下四类人员应高度警惕疟疾感染风险:1.发热伴近2年有境外疟疾高流行区(包括中缅边境)旅居史人员;2.发热伴近2周有输血史人员;3.发热伴既往有疟疾发病史人员;4.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务必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相关暴露史,以便及时进行疟原虫检测,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疟疾防控策略

疟疾可防可治,预防是关键!1.前往疟疾高流行国家或地区前,提前了解当地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2.在疟疾流行地居住期间务必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虫驱避剂、长衣长裤等个人防蚊措施,长期居住者建议采用长效杀虫剂处理蚊帐以及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并加强居住地的环境治理,减少蚊虫孳生。3.特殊情况可预防用药:磷酸哌喹每次服600mg,每月1次,睡前服(连续服用不超过3个月)。4.回国后健康监测,如出现发冷、发热、出大汗等疑似疟疾症状,须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

六、关键提醒:疟疾不能自愈,切忌硬抗或不规范治疗。

疟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不同类型疟疾在病情进展及治疗上存在差异,且不同种类的疟疾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患疟疾后只能短暂获取一定的免疫力,不能确保从此以后不再感染疟原虫,只要具备感染条件,仍可能再次患病,且可能同时感染多种不同的疟原虫。私自服用抗疟药物或不规范服药,易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还可能因治疗不规范导致疟疾再燃、复发,产生耐药性等,进而引起继发感染病例。因此,当我们怀疑自己感染疟疾时,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确诊疟疾后遵医嘱规范治疗。 

疟疾防控人人有责,请将以上知识传递给您的家人、亲戚和朋友,提高疟疾防范意识,守护我们共同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