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旭霞  单位:黑水县中藏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5

在现代社会,颈椎病已成为常见“职业病”,尤其对长期低头族和久坐办公人群影响巨大。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发病率达 17.3%,且30岁以下患者占比呈上升趋势。颈椎受损后,轻者头晕、手麻,重者可致脊髓压迫甚至瘫痪,因此早期干预极为重要。

追根溯源:颈椎病成因与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引发。长期低头、久坐不动、枕头使用不当是主要致病因素。其症状主要分三类:

1.局部症状:如颈肩僵硬疼痛、活动受限。

2.神经压迫症状:表现为上肢放射性麻木、无力,持物不稳。

3.血管或脊髓压迫症状:出现头晕头痛,严重时行走有“踩棉花感”,需立即就医。

日常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日常防护的核心是减少颈椎压力,重建正确力学平衡。

1.姿势管理:办公或学习时,屏幕与视线平齐,键盘距身体 15cm,每 30 分钟起身拉伸,如做“托天理三焦”动作。使用手机时用支架垫高至平视,单次使用≤20 分钟,遵循“20 - 20 - 20 法则”。坐姿要挺腰端坐,不跷二郎腿,肩胛骨下沉,双脚平放地面。

2.枕头选择:仰卧时枕头高约 10cm(一拳高),侧卧时与肩同宽,建议选记忆棉或荞麦枕,避免使用软枕、充气枕。

3.防寒保暖:中医认为“风寒为百病之长”,应避免冷风直吹,空调温度不低于 26℃,颈肩部可搭披肩或穿高领衣物。受凉后可用 40℃热毛巾敷颈后部15分钟,或艾灸大椎穴。

康复训练:缓解肌肉劳损

(一)基础拉伸(急性期后)

下巴后缩,坐直后缓慢将下巴向后收,每组维持10秒,做3组,以放松颈前肌群;肩胛收缩,双手自然下垂,肩胛骨缓慢内收夹紧,维持5秒,重复10次,以强化背部支撑。

(二)抗阻训练

1.托下颌抗阻:双手托下颌,肘撑桌,头后仰对抗5秒,重复10次。改善颈椎反弓。

2.颈部对抗:双手交叉置于脑后,头后仰与手对抗5秒,重复10次,以提升动态稳定性。

(三)功能锻炼(非急性期)

1.米字操:以鼻尖为支点,缓慢书写“米”字,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每日2 组,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禁用。

2.飞燕式锻炼:俯卧位,头、上肢、下肢同时抬离床面,保持5秒,重复10次,以增强颈胸腰背肌力量。

3.八段锦调理:“双手托天理三焦”拉伸脊柱,“摇头晃脑去心火”缓慢左右转头并轻晃肩,动作幅度不超45°。

4.推荐运动:游泳(蛙泳优先)可利用水的浮力减轻颈椎负荷,同时锻炼肩背肌群;羽毛球和放风筝的持续性抬头动作有助于改善颈椎曲度。

中医特色护理:经络调理与穴位拍打

1.梳头通络法:用牛角梳从前额梳至后颈,每日3分钟,以刺激百会、风池穴,改善头部血供。

2.中药湿热敷:用艾叶、红花、伸筋草各30g 煎水,纱布蘸敷颈部20分钟,以缓解肌肉痉挛,但皮肤破溃者禁用。

3.耳穴贴压:取耳部“颈椎”“神门”“肾”穴,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至酸胀,每日3次,以调节神经功能。

4.穴位拍打:双手交替拍打肩胛与颈椎交界处(肩井穴),左右各 180 次/日,以疏通局部气血。

应急处理与就医建议

(一)急性期护理

1.制动休息:佩戴颈托(不超过3周)以减轻椎间盘压力,但需注意避免因长时间固定而导致肌肉萎缩。

2.冷敷与药物:48小时内冷敷以缓解肿胀,并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二)及时就医

若出现手臂持续性麻木无力、持物掉落、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头晕伴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颈箴言

1.20-20-20法则:每看屏幕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2.三个不要:不要长时间低头、不要侧卧玩手机、不要趴桌午睡。

3.营养加油站: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以增强骨骼肌肉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