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焕菊  单位:冕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4267

阑尾术后疼痛:止疼药不是唯一选择

阑尾手术后的疼痛是许多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吃止痛药,甚至打止痛针。但止痛药并非完美方案——有些人吃药后胃不舒服,有些人会头晕恶心,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呢?

中医的智慧给出了答案。几千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术后调养经验,通过穴位刺激、中药外治和科学饮食指导,中医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还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加快恢复。现代研究也证实,这些方法不仅能缓解术后不适,还能促进伤口愈合,让身体恢复得更自然、更舒适。

中医适宜技术:让身体自己“止痛”

1.穴位贴敷:小腿上的“止痛开关”。穴位贴敷是一种简单、无创的中医技术,无需复杂仪器,药材易采购,护士经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使用黄芩、黄柏、黄连等中药材,打粉后调成糊状(现用现调),使用定制医用圆形透气胶贴,贴敷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的三阴交穴,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达到镇痛效果。

阑尾术后患者使用此方法后,疼痛感有效降低,舒适感增强,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升。这一数据表明,穴位贴敷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耳穴压豆:小小豆子,大大作用。如果怕扎针,耳穴压豆是个更温和的选择。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的缩影,上面分布着对应全身各部位的穴位。术后在耳朵的“神门”“皮质下”等穴位贴上小磁珠或王不留行籽(一种中药种子),轻轻按压就能缓解疼痛、促进睡眠。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术后卧床的患者,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甚至能自己按压调节。不少患者反馈,贴上耳豆后,伤口的胀痛感减轻了,晚上也睡得更好。

3.中药烫熨:因地制宜的“土法热疗”。中药烫熨通过热效应松弛肌肉痉挛,缓解切口牵拉痛,同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使用大黄、云木香、红花、小茴香、槟榔、川芎等中药打成粉,装入棉布袋(可用旧口罩布缝制),每包约50g,蒸锅内蒸10分钟至温度50~55℃(手背试温不烫即可)。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腹部,盖单层纱布保护切口。药包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避开手术切口,顺时针缓慢旋转移动,每次15~20分钟。治疗温度应控制在50~70℃,老年患者不超过50℃。

此方法适用于切口红肿、腹胀灼热的患者,对阑尾术后常见的腹部隐痛、胀痛及切口牵拉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术后饮食管理:吃对了,恢复快一倍

手术后的饮食调养同样关键。吃得太补可能上火,吃得太清淡又影响愈合。中医讲究“辨证施膳”,根据手术类型和体质调整饮食,让营养吸收更高效。

1.术后初期: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刚做完手术,肠胃功能较弱,适合喝小米粥、山药羹、藕粉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促进伤口愈合:补气血,但不过度。伤口愈合需要蛋白质和铁元素,可以适量吃瘦肉、鸡蛋、红枣、黑木耳等。但大补的食材如人参、阿胶,最好等伤口稳定后再用,否则可能影响恢复。

3.防腹胀、助排便:这些食物有帮助。全麻手术后,很多人会腹胀、便秘。萝卜汤、陈皮水能理气消胀;蜂蜜、香蕉、燕麦能润肠通便;适当喝些薏米水还能帮助消肿。

告别纯靠止痛药,让身体自然康复

手术是为了治病,但术后的疼痛和恢复过程同样影响生活质量。中医的智慧告诉我们,除了吃药,我们还可以通过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药烫熨和科学饮食,让身体的自愈能力发挥最大作用。中医适宜技术同样适用于其他手术,如果你或家人即将接受手术,不妨和医生沟通,看看是否能结合中医适宜技术,让术后恢复更轻松、更自然。毕竟,最好的治疗是让身体在最小干预下,回归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