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于小关节,随后对关节软骨等进行破坏,还会对心、肺等器官产生损害。
很多人会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搞混,甚至在出现关节肿痛的情况时怀疑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类风湿性关节炎那些事。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在人体自身的正常免疫系统紊乱后,免疫细胞会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导致炎症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这样一种疾病,以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明确的病因,多数与生活环境、细菌病毒、遗传等因素相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期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通常呈现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特征。活动期是指疾病症状明显加重的阶段,临床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和晨僵(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小时),常见受累关节包括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和跖趾关节。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会对关节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全身。患者会经常表现出疲乏、消瘦等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对肺部、心脏等器官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心慌、头晕等表现,也需要警惕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到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轻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或骨侵蚀。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活动期间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保护关节,减轻肿胀、炎症反应。但是这不代表着在活动期就只能躺着不动,而是要适当活动。在卧床期间,勤翻身避免压疮,一个卧位姿势不要保持超过两个小时。保持床头抬高角度不超过30度,床头过高会对骶尾部增加摩擦力,造成压疮。在卧床休息期间,被动运动和按摩十分有必要。可以在护理人员辅助下抬高下肢,或者进行膝关节环绕动作。寒冷、潮湿环境会加重关节肿胀,需进行热敷、理疗等治疗方式缓解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护理
在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明显,所以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环境温暖、干燥、通风。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掌心等大关节代替手指提重物,使用宽柄餐具、扶手等辅助器具减轻关节压力。减少弯腰、爬高等动作。热敷缓解晨僵和肌肉紧张,冷敷减轻急性炎症和肿胀。注意关节保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增减衣物,外出佩戴手套、帽子等。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糖皮质激素短期控制中重度炎症,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作为基础治疗。根据活动期、稳定期不同表现和症状,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饮食方面建议采用抗炎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心理支持不容忽视,慢性疼痛和功能限制可能会导致患者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日常护理期间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家人陪伴、社交活动等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保持患者平和、愉悦心情。在稳定期做好关节活动训练,比如抓捏练习、跳棋玩球等。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和柔韧性训练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难以治愈,但是只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与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暗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入活动期的症状,患者一定要多加注意,及时用药实现疾病的最佳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