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小芳  单位: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0
344

春夏时节,气温回暖,儿童群体却迎来健康挑战,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期。这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主要侵袭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成为疫情易发地。一旦孩子感染,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不仅让孩子备受折磨,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们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

解码病毒:摸清手足口病的传播规律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发,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这些病毒如同“隐形威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三种途径扩散。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病毒飞沫,被污染的玩具、桌椅,甚至是未经妥善处理的排泄物,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更棘手的是,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10天,部分孩子在发病前就已具备传染性,这使得早期预防工作充满挑战。

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疱疹周围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需要警惕的是,EV71型病毒感染更容易引发重症,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

多维防护:构建家庭与社会防护网

预防手足口病的核心在于切断传播途径,这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多方协同。在家庭层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家长应耐心教会孩子正确的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搓洗至少20秒,确保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洁双手。同时,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桌椅进行消毒,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餐具煮沸消毒15分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商场、游乐园等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必须外出,建议佩戴口罩,并在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漱。除了外部防护,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同样关键。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学龄前儿童每天需保证12~14小时睡眠,小学生也应保证10~12小时。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以及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质,并鼓励孩子每天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通过运动增强体质。

幼儿园作为儿童聚集场所,更应强化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疑似患儿并隔离。定期对教室、午睡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玩具、餐具的清洁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向孩子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科学应对:从容处理发病期问题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手足口病,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轻症患儿一般一周内可自愈,居家隔离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让孩子单独居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同时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和皮疹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

针对口腔疱疹带来的疼痛,家长可准备温凉、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米粥、蛋羹等,避免辛辣、酸、烫等刺激性食物,并在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帮助孩子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在皮疹护理方面,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孩子搔抓,若皮疹破溃,可用碘伏消毒。

值得一提的是,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该型病毒引发的重症手足口病。6月龄~5岁儿童是重点接种人群,建议尽早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虽然疫苗无法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手足口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做好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孩子的感染风险。在高发季保持警惕,用知识和行动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孩子远离疾病困扰,快乐成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