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玉霞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重症监护室  发布时间:2025-07-03
2799

呼吸急促、双腿水肿,日常简单的穿衣、行走都变得艰难,重症心衰患者时刻与脆弱的心脏 “博弈”。病情稍有波动,就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而及时有效的监测如同黑暗中的探照灯,能提前发现危险信号,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为何监测对重症心衰患者至关重要?需要关注哪些关键指标?又该如何科学监测?接下来从三个核心维度,为你解读重症心衰监测的重要性与实用方法。

监测为何关键:重症心衰的病情特性与监测意义

重症心力衰竭,本质上是心脏这个 “人体发动机” 的泵血功能严重受损。正常情况下,心脏规律收缩与舒张,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维持生命活动。但重症心衰患者的心脏,就像老化卡顿的发动机,收缩能力大幅下降,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血液不能顺利流动,就会淤积在身体各处,造成肺部淤血引发呼吸困难,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出现水肿,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

有效的监测在重症心衰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持续关注各项身体指标,能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细微变化。例如,监测中发现患者体重突然增加、呼吸频率加快,结合其他症状,医生可以判断可能存在体内液体潴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增加利尿剂用量,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长期规律监测,还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发展趋势,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说,监测是重症心衰患者与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注哪些指标:重症心衰监测的核心项目

体重监测是重症心衰患者日常监测的 “基础课”。体内液体潴留是心衰加重的常见表现,而体重变化能直观反映这一情况。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肾脏无法正常排出多余水分,就会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一般建议患者每天清晨空腹、排尿后测量体重,穿着轻便衣物,使用同一台体重秤。如果发现一天内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或一周内体重增加超过2~3公斤,很可能意味着体内有过多液体潴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这种看似简单的体重监测,却能为病情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呼吸频率和节律监测同样不容忽视。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而重症心衰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可能超过25次/分钟,且呼吸变得急促、费力。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解。异常的呼吸表现是心脏功能恶化、肺部淤血加重的信号,患者和家属应学会准确计数呼吸频率,观察呼吸是否均匀、有无喘息声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如何科学监测:从方法到应对的全流程指导

科学监测离不开正确的方法。体重测量要遵循 “三定原则”:定时间(每天清晨)、定条件(空腹、排尿后)、定工具(同一台体重秤),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比。呼吸频率计数时,可让患者平静休息5~10分钟,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为避免误差,可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心率测量可通过触摸脉搏或使用电子血压计、智能手环等设备,血压测量则需选择合适袖带,保持安静状态下测量。

建立监测记录档案是科学管理病情的好帮手。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时间、体重、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还可备注身体不适症状,如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记录格式可以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方便查看和分析。定期将记录提供给医生,有助于医生更全面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要正确应对。比如,体重突然增加且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应减少饮水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并及时联系医生;若心率持续过快或过慢,血压波动较大,也需尽快就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清淡饮食,控制盐和水分摄入。

综上所述,重症心衰患者及其家属应重视上述监测工作,以更好地管理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