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阶段,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多,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人不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因素,导致日常形成错误行为习惯,增加疾病发生风险。为此,文章重点科普有关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揭秘熬夜及高血压在脑血管危机中的参与及促进病情进展机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熬夜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很多人认为熬夜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若睡眠不足极易从多方面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若长期熬夜,则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主要是因为,如果长期熬夜会造成交感神经出现持续性兴奋,进而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增高。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极易导致血管内皮发生损伤,使脂质沉积,增加脑血管病变风险。很多年轻人在日常上班、生活中,由于晚上加班熬夜,延迟睡眠到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钟,这种情况会打破人体正常昼夜节律。现阶段,昼夜节律紊乱是失眠障碍的常见情况,这种情况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情况下会影响人的认知。
长期熬夜如何损伤脑血管?
长期熬夜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种情况和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激素紊乱、血管内皮损伤、代谢异常等。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更会造成血压增高,血管炎症反应增强以及血脂代谢异常,增加脑卒中等疾病发生风险。
(1)激素紊乱影响血压。正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熬夜,会导致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异常分泌,促进心跳加快,加速血管收缩,使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研究发现如果连续7天睡眠低于6小时,收缩压可升高10~15mmHg。
(2)交感神经兴奋。熬夜引起脑血管病变还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兴奋和高血压存在正相关,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熬夜会促进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病变发生。
(3)血压增高。当机体处于高血压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若血压突然升高,极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变发生。
血压升高如何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
血压波动大,这种情况会加剧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进展的重要环节。血压持续增高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大压力,这种情况会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极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此同时,血压的升高更有可能造成小血管的痉挛或者破裂,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如何避免脑血管病变出现?
正确认识熬夜和高血压对脑血管病变发生风险的机制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规范的生活习惯,正确科学控制血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及起床,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同时,日常应保持身心放松,适当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能够改善焦虑、压力,减少熬夜的发生。如果存在夜间睡眠困难,可以在中午适当补充睡眠,但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工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日常需结合自身身体素质,适当进行身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促进机体代谢,改善机体健康。除此之外,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存在基础疾病者需要及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避免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及进展。
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对人们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及时规避风险因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熬夜,科学控制血压,这样能够降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