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建美  单位: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医务室  发布时间:2025-07-10
629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咳嗽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普通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引起,经过治疗很快就能痊愈。但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结核病发出的“危险信号”。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对于学习和生活高度集中的中学生群体而言,了解结核病早期信号、重视入学筛查以及规范休、复学管理,对保障自身和他人健康至关重要。

捕捉细微异常,识别早期信号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学业压力较大的阶段,一些结核病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判为普通疾病。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是结核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这种咳嗽往往表现为久治不愈,可能伴有少量白色黏痰,严重时痰中甚至会带有血丝。如果身边有同学出现长时间咳嗽,且经过常规的止咳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一定要引起重视。

午后低热也是结核病的重要信号之一。患者体温通常在37.3℃~38℃之间波动,发热一般从午后开始,傍晚体温达到高峰,次日早晨又恢复正常。由于这种低热症状不明显,很多学生可能误以为是学习疲劳或轻微不适,未及时就医检查。盗汗也是常见表现,即入睡后出汗明显,醒来后汗止,严重时睡衣、被褥都会被汗水浸透。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身体消瘦、乏力也是结核病的重要警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正常情况下体重应逐渐增加。但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却明显下降,并且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就要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现这些异常,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把好入学筛查关,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入学筛查是早期发现结核病、防止疾病在校园内传播的重要举措。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相对集中,教室、宿舍等空间较为封闭,一旦有学生感染结核病,很容易在同学之间传播扩散。通过入学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核病患者,避免传染源进入校园,有效保护其他学生的健康。

目前,入学筛查主要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PPD试验是在手臂皮内注射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根据硬结大小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IGRA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与结核感染相关的细胞因子,判断是否感染。这两种检测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学生的感染情况。

对于筛查结果呈阳性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结核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片、痰涂片、痰培养等检查,明确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入学筛查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健康负责,更是维护整个校园健康环境的重要保障。每一位中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筛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规范休、复学管理,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一旦确诊为结核病,规范的休、复学管理是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师生健康的关键环节。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休学治疗。休学期间,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患者和家长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当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复学标准时,可以申请复学。复学标准一般包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痰涂片检查连续阴性等。复学需要提供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具的复学证明,经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重返校园。

学校在休、复学管理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对于休学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学业辅导和心理关怀,帮助他们在康复后能够顺利跟上学习进度。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通风和消毒,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对于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避免病情反复。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健康是一切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咳嗽超两周要高度警惕,学会识别结核病早期信号,重视入学筛查,积极配合做好休、复学管理,是每一位中学生和家长应尽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为中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