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凌燕  单位:梧州市工人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981

急性胰腺炎,这一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凶险的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情变化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深入了解急性胰腺炎,成为有效管理和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一、认识急性胰腺炎

1.什么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简单来说,就是胰腺本应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却因某些原因,开始“消化”自身,从而引发炎症。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进入肠道后才会被激活发挥消化作用。但在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这些胰酶在胰腺内提前被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攻击”,造成损伤。

2.常见症状表现: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常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患者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若合并感染,体温可能更高。严重的急性胰腺炎还可能导致休克,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极为危险的情况,需立即抢救。

二、探寻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之一。胆总管和胰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有共同通道,当胆结石堵塞这个通道时,胆汁可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此外,胆道炎症也可能波及胰腺,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2.酒精因素:长期酗酒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使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液排泄受阻。此外,酒精还可能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酶提前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大量饮酒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被胰腺中的脂肪酶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引发急性胰腺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4.其他因素:暴饮暴食、胰腺外伤、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等)、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累及胰腺)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三、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与管理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为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主要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止痛、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禁水,以减少胰液分泌,让胰腺得到休息。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电解质和水分,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求。对于腹痛剧烈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但需避免使用吗啡,因其可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关键,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减少胰腺的外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此外,还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₂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若患者合并感染,需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若存在胆道梗阻,需尽早进行手术解除梗阻,如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等。对于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胰腺脓肿等情况,也可能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液等。

4.康复与预防:病情缓解后,患者需遵循低脂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酒。对于胆石症患者,应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同时,定期体检,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好基础疾病,对预防急性胰腺炎也非常重要。

总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将预防意识融入每一个生活细节,秉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管理基础疾病,谨慎使用药物,就可以大大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而一旦遭遇这一疾病,凭借对其全面的认知,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地减轻疾病对身体的损害,为健康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