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高温到,毒蛇频出没。随着夏季天气升温加上潮湿环境,冬眠的蛇也开始出来“散步”。乐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各种蛇类生存繁殖,在每年4-11月份毒蛇伤人频繁发生,尤以七、八、九月为高峰。现在正值蛇伤多发季节,为考虑到大家的安全特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毒蛇咬伤的识别、自救及预防的相关知识。
1早期识别
目前在我国境内剧毒蛇类有十种,而就乐山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短尾蝮、尖吻蝮、原矛头蝮、山烙铁头蛇。
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进入人体,蛇毒自伤口不断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从而引起局部乃至全身的中毒症状,发病往往不过数小时,最快的可在几分钟内,如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致残甚至可能会丧命。
然而毒蛇一般不会主动咬人,往往是因为人们无意踩痛蛇、迫近蛇及捉蛇时不慎被咬伤。毒蛇咬伤主要发生于野外,伤者以从事野外劳动或捕蛇、养蛇工作多见,常咬伤裸露部位(足部、踝部、手部)。早期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对患者的治疗甚为重要。无毒蛇咬伤后只会在局部皮肤上留下两排对称锯齿的细小齿痕,患部可有疼痛,但无麻木,肿胀,更无全身表现,经1—2天后疼痛完全消失。毒蛇咬伤的局部,可有1-4个牙痕,呈“·”“··”“∴”状,通常是一对,牙痕间距多数在1厘米左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疼痛、烦躁不安、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咬伤局部出血、压痛、红肿、并向肢体近端蔓延,周围皮肤有大片瘀斑、水疱或血疱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2院前自救
如果不幸被毒蛇咬伤,切不可惊慌失措、急于奔跑,而应沉着冷静,妥当实施早期处理。首先立即就地取材,采用绳、布条、藤、草等,于伤口上端进行绑扎,要松紧适度,以能阻断淋巴、静脉回流为宜,绑扎必须在早期进行,否则毫无意义。绑扎后应每隔20分钟左右放松1-2分钟,经过充分的早期处理以后,绑扎需立即去除。患肢经绑扎后(或立即)就近应用干净水源冲洗伤口,后用干净的利器把伤口呈十字形切开(或一字形切开一厘米),有毒牙断齿应予取出(如蝰蛇、五步蛇咬伤不要切开,以免伤口流血不止)。然后将患肢浸在清水中,不断对患肢作离心方向挤压,将毒液连同毒血挤出。用口吸伤口祛毒法是错误的,因为若吸吮者口腔有破损、糜烂,吸吮者本人也可能中毒。
患者被咬伤时,常在夜间或野外的草丛中,蛇咬人以后也迅速逃跑,往往看不清蛇体,或弄不清是否被毒蛇咬伤,尤其是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不典型或轻微的,容易被人忽视,耽误治疗。
切记,救治原则应为:在不清楚是虫伤还是蛇伤时,按蛇伤治疗;不清楚是无毒蛇还是毒蛇咬伤时,按毒蛇咬伤治疗。3防蛇方法
君子防未然,有备而无患。防御工作在救治蛇伤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野外活动,特别是在茂密的森林,手上最好有根拐杖,做适度的“探测”活动,千万不要出现蛇发现了你而你却没有发现它的情况。同时最好穿高帮鞋,穿长衣长裤,严密保护脚踝,必要时戴好草帽。夜间出行要带照明用具和棍棒。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眼睛蛇除外)所以如果遇到蛇,假如它没有主动攻击你,千万不要惊扰到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逃离现场。更不要想尽方法灭了它,一旦动起手来,受伤的可能还是你自己。蛇是冷血动物,也是变温动物,当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会出来活动。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如果跟蛇不期而遇,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突然移动,也不要向它发起攻击,应该远远的绕道而行,若被蛇追赶时,应及时向山坡上跑或转弯再跑,不要直线跑或者向山下坡跑。
总之,要对毒蛇咬伤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提醒在夏日外出劳作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避免被毒蛇咬伤。如果不幸被毒蛇咬伤后,应争分夺秒,立即给予急救处理,早期准确、及时的诊治是蛇伤急救诊疗的关键,同时应尽快地送至就近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观察治疗。我院急诊科蛇伤救治小组的医生有丰富的蛇伤治疗经验,能够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