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尾炎作为外科常见急症,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可能会导致腹腔内的穿孔、腹膜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其症状认识有一定的误区,并因此而耽误了治疗。接下来将对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和常见误区进行详细描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阑尾炎的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
腹痛起始位置不固定。大约70%~80%的病人,疼痛开始于肚脐周围或上腹,表现为微微的疼痛或胀痛,常被误诊为“肠胃疾病”或“消化不良”。
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起病6~8h,疼痛逐步扩散至右侧下腹部,这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具体位置在麦氏点,即肚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按压时会感觉到疼痛,松开后疼痛加剧。
腹痛性质变化。疼痛由最初的隐痛,发展为持续性胀痛或绞痛,在活动和咳嗽时加重。有些病人会因为疼痛而弯曲身体,采取强迫体位。
伴随症状
胃肠道反应。大部分病人会伴随恶心、呕吐(一般呕吐1~2次后就会消失),同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常出现强烈的恶心呕吐,可能提示阑尾穿孔或并发肠梗阻。
发热表现。发病初期体温一般是37.5~38度,当出现发炎症状时,体温会上升到38.5度。若出现寒战、高热(39度以上),则可能提示阑尾有化脓、坏疽或穿孔的危险。
全身症状。还会出现乏力、头痛、心跳加速等症状。老人或抵抗力差的人群,其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阑尾炎的五大认知误区
腹痛就是胃病,吃点胃药就好。大约有30%的急性阑尾炎病人一开始就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类似于胃炎和胃溃疡,导致自行服用胃药掩盖病情。所以如果腹痛持续两小时仍未减轻,或者发展成“转移性的右下腹疼痛”,应该马上去医院做血常规和腹部超声来排除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忍忍就过去,不需要治疗。有些病人以为腹部疼痛只是小毛病,或是由于工作太忙而延误就诊,造成阑尾化脓或穿孔。阑尾管腔被阻塞后,由于细菌的大量滋生,导致炎性反应,如果不尽快处理,阑尾内的组织就会出现局部的缺血、坏死,进而导致化脓性休克。穿孔性阑尾炎比普通阑尾炎的病死率高10倍,且术后并发症(如腹腔脓肿、肠粘连)发生率显著升高。
吃止痛药能缓解腹痛,不用去医院。镇痛药物(比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以短暂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这种药物往往会掩盖病情进展,给医师的诊断造成很大困难。腹痛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特别是“强效镇痛药物”,这样会干扰医师对腹部症状的诊断。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阑尾炎必须手术,保守治疗没用。很多人都以为,阑尾炎非手术不可,其实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特别是病情发展较快,有可能发生穿孔的病人,应进行外科手术。而症状轻微的单纯性阑尾炎、早期阑尾炎或有手术禁忌证的病人,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菌药物,包括头孢类加甲硝唑等,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如果48h后仍没有好转,需及时手术。
阑尾炎术后可以随便吃,不用忌口。有些病人以为术后要“进补”,而忽略了病人的饮食禁忌,造成了腹胀和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禁水,待肠道蠕动恢复后可以喝一些温热的水,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慢慢地吃一些流食,比如米汤或者藕粉。手术后1~2日内可以吃稀粥或烂面条,尽量不要吃容易产生气体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等。手术后3~5天可以吃一些软饭、蛋羹、鱼肉等,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油炸、坚硬的食物。术后一个月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不要吃生冷食品,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肠道粘连的发生。
阑尾炎并非小问题,它的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把握好“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中心特点,避开“忍忍,乱用药”的误区,可以在危急关头作出准确的判断。切记:当腹痛持续不缓解,或者有发烧、呕吐等伴随的不适,及时就医是最明智的选择。守护健康,从破除认知误区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