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食品、药品和环境中,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微生物肉眼无法触及,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检测分析。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以及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等,带您一起探寻微生物检验的奇妙旅行!
一、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作用
从守护人类健康到保障食品安全,从维护生态平衡到推动工业发展,微生物检验都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很多疾病都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如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可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急性肠胃炎、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准确识别,协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的每一环节微生物都可能趁虚而入,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淘汰和处理不合格食品,保障食品安全。例如,乳制品中大肠杆菌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检测。通过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了解污染情况、生态平衡状况。例如,检验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判断水质状况、污染状况;对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检验,协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二、微生物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检验可用的技术方法多,把握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劣势,选择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1.培养法。选择适合的样品,并将其放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可以用于确定微生物的存在、数量。这种方法的应用要严格控制样本采集与处理,确保样本具备代表性;接种时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可以用于检测细菌种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可以用于检测真菌;培养时要根据微生物生长特性,对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及培养时间等合理控制。而且,这种方法检测范围有限,无法支持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检测。
2.显微镜检查法。借助显微镜将微生物放大,从而更细致地观察微生物一般结构形态、内部超微结构,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判断微生物种类、数量。这种方法的应用要保证样本制备的规范性,对样本进行涂色、染色等适当处理,以增强微生物的可见性,染色时根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些形态相似的微生物,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误判;而且,这种方法不能区分死菌、活菌。
3.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等。其中,PCR技术通过检验扩增产物的存在与否,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特定微生物,支持微量的微生物核酸检测(单个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检测),灵敏度高,但实验室环境中的微量核酸污染可能会导致假阳性;而且,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可以极大避免检测过程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且整个扩增过程只需要几小时,检测快速高效。
4.免疫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荧光技术、全自动酶免疫荧光法(VIDAS)等,可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例如,VIDAS支持艾滋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沙眼衣原体等检验分析,进而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参考,且整个过程操作比较简单,检验灵敏度高;乳胶凝聚法支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检验分析;乳胶颗粒凝聚法支持肺炎衣原体的检验分析。
5.其他方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检验仪器和快速检验技术,使微生物检验更加便捷、高效。例如,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微生物分析仪的应用,可以使细胞分离和微生物鉴定更加简便,且阳性检出率高;通过生物传感器对样本中是否含有特定微生物进行检验。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检验时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严格管控。
(广元市利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袁汝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