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福明  单位: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16
52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吞咽困难作为其常见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达30%-80%,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及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误吸性肺炎等致命并发症。当帕金森病悄然侵蚀身体的协调能力,吞咽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可能逐渐变成患者日常的“隐形挑战”——食物滞留口腔、饮水呛咳、进食时间延长,甚至因误吸引发肺炎风险。事实上,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与针对性训练,多数患者能显著改善吞咽功能,重拾安全进食的信心。

读懂帕金森患者的“吞咽困境”

帕金森病导致吞咽困难的核心原因,在于大脑多巴胺分泌不足引发的肌肉协调障碍:负责吞咽的舌肌、咽喉肌变得僵硬、迟缓,吞咽反射迟钝,食物从口腔到胃的“运送路径”出现三个关键问题:

口腔期障碍:舌头搅拌食物无力,食物难以形成食团,易滞留齿间或颊部;咽喉期延迟:吞咽反射启动变慢,食物易误入气管(引发呛咳或隐性误吸);食管期动力不足:食物通过食管的速度减慢,可能出现胸骨后堵塞感。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营养摄入,更可能因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饮食调整:让食物“适配”吞咽能力

饮食调整的核心原则是:降低吞咽难度,减少误吸风险,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可分阶段调整食物形态与进食方式:

食物形态:从“易嚼”到“易咽”。轻度困难者:选择软食或切碎的固体食物,如煮烂的蔬菜、肉末粥、豆腐、蒸蛋羹。避免干硬(如饼干、坚果)、黏腻(如糯米、汤圆)、带刺(如鱼块需去刺)或汤汤水水(如稀粥)的食物——干硬食物易划伤咽喉,黏腻食物易滞留,汤水易呛入气管。中度困难者:将食物用破壁机打成泥状(如蔬菜泥、肉泥、果泥),或选择市售营养泥。可添加增稠剂(如玉米淀粉、专门的吞咽增稠粉)将汤汁、茶水调制成“蜂蜜状”或“布丁状”,既方便吞咽,又减少呛咳。重度困难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匀浆膳或鼻饲,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避免误吸风险。

进食细节:让每一口都更安全。小口慢吃:每次只放少量食物(约一勺)在口腔中部,充分咀嚼后再吞咽,每口之间停顿10-15秒。姿势正确:进食时坐直或稍前倾(头部微低),避免仰头吞咽,利用重力帮助食物下行。干湿分离:避免一口食物搭配一口水,可在吃完固体食物后,用少量稠厚流质(如酸奶)“冲净”口腔残留。环境安静:进食时减少干扰(如关闭电视),集中注意力在吞咽动作上,避免因分心导致误吸。

吞咽功能训练:唤醒“沉睡”的肌肉

如同肢体康复训练,吞咽肌肉也能通过针对性练习增强力量与协调性。建议每天练习2-3次,每次10-15分钟,循序渐进:

口腔肌肉基础训练。舌头运动:伸舌向前、左右摆动、舌尖抵上腭,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10次。可配合镜子观察,确保舌头充分活动,增强搅拌食物的能力。鼓腮与缩唇:闭口鼓腮(脸颊鼓起)5秒,再缓慢呼气缩唇(如吹口哨状),重复10次,强化面颊与唇部肌肉,减少食物滞留。空咽训练:反复做“空咽口水”动作,每次吞咽时刻意收紧咽喉,感受喉结上抬,增强吞咽反射敏感性。

针对性吞咽练习。冰刺激训练:用冰棉签轻轻擦拭咽喉部(如舌根、软腭),每次刺激后做吞咽动作,利用低温刺激唤醒迟钝的吞咽反射(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冻伤)。“Mendelsohn手法”:吞咽时用手指轻轻按住喉结,感觉它上抬时,刻意让喉结多保持2-3秒再放松,帮助打开食管入口,减少食物滞留。低头吞咽法:吞咽时低头(下巴靠近胸口),尤其适合饮水呛咳者,此姿势可缩小气管入口,降低误吸风险。

辅助小技巧。进食前清理口腔,确保无食物残留;餐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若出现呛咳,立即停止进食,坐直身体轻拍背部,待呼吸平稳后再继续。

温馨提示:康复路上的“避坑”指南

吞咽困难可能随病情波动,需定期由康复科医生评估吞咽功能(如吞咽造影检查),及时调整饮食与训练方案。若频繁呛咳、体重骤降或反复肺部感染,需立即就医,排查是否需要鼻饲或其他医疗干预。家属的耐心与配合至关重要:准备食物时兼顾营养与安全性,鼓励患者自主进食(而非代劳),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其信心。

吞咽困难并非帕金森病患者的“终局”,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与持续训练,多数人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风险。每一次顺利的吞咽,都是向生活质量迈出的一小步——坚持下去,食物的美味与进食的安心,终将回归日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