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海妹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534

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有效手段。手术通过置换受损的髋关节,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然而,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医生的技术,术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加速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今天我们将从两方面来探索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式,科学地带您重启活力人生。

术后24小时

体位管理:构筑安全的“关节防护网”。术后返回病房的第一要务,是用枕头在患者双腿间筑起“隔离带”——选择高度约30cm的楔形枕,确保患侧髋关节处于外展15°-30°的安全位置,就像给新安装的轴承加上限位装置。家属协助翻身时,需遵循“三位一体”原则:一手托住患侧膝部,一手扶住髋部,另一手固定肩部,使身体像门板般整体翻转,避免髋关节单独旋转。

踝泵运动:激活下肢的“血液引擎”。家属可坐在病床一侧,将患者下肢轻轻抬离床面约10cm,引导其做“勾脚-伸脚”的循环动作。每2小时进行1组,每组20次,这个动作如同给下肢静脉安装了“助推器”,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注意观察患者脚踝活动幅度,若出现剧烈疼痛需立即停止,可改为被动按摩:从足趾向腘窝方向轻柔推压,每天3次,每次10分钟。

术后48-72小时

坐起训练:从卧床到站立的“过渡阶梯”。协助患者坐起时,家属需先将床头摇高至45°,在患侧腰部垫上靠枕支撑。待患者适应后,一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拉住健侧手掌,让患者用健侧手臂支撑床面缓慢坐起。特别注意:髋关节屈曲角度不得超过90°,可在患者面前放置镜子,让其自行观察角度,家属同时用卷尺测量膝部到胸部的距离,确保不小于20cm。

站立适应性训练:打造平衡的“人体三脚架”。在助行器稳定放置的前提下,家属站在患者患侧后方,双手从腋下穿过扶住肩胛骨,引导患者用健侧下肢支撑身体缓慢站起。此时需像校准天平般保持患者身体直立,若出现向患侧倾斜,立即用膝盖顶住患者腰部辅助调整。初次站立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每天3次,每次增加2分钟,同时观察患者面色,若出现头晕立即协助坐下。

术后1-2周

家属准备一张高度约50cm的稳固椅子,让患者端坐于边缘,双手握住椅背。协助者站在患侧,一手托住患侧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缓慢做“抬腿-放下”动作。注意髋关节屈曲角度每日递增5°,从30°开始逐步达到90°,每次训练前可先用热毛巾热敷髋部2分钟,帮助肌肉放松。当患者能自主完成时,可在脚踝处悬挂0.5kg沙袋增加阻力,每组15次,每天2组。

进阶性功能性活动训练

负重训练。当患者具备了一定的肌力和平衡能力时,可进行负重练习。术后3天-1周,可借助平衡杠、助行器进行负重练习。术后6周从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

腋杖辅助行走。术后2-3周,患者由使用步行器过渡到使用双侧腋杖辅助行走。练习方法:站稳后,可先扶住步行器,待重心稳定后改用腋杖,双拐前移一足的距离,重心越过双拐连线,健侧前移越过双拐连线20-30cm,交替进行,每次5-20分钟,每天3-4次。

第6周开始可练习扶单腋杖行走,第9周后如使用拐杖可实现无疼痛及跛行时,可弃拐行走。

上下楼梯训练。获得一定步行能力后,术后5-6周患者开始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如单侧髋关节手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就像一场家属与患者的双人舞蹈——家属的每一个辅助动作,都应如同舞步般精准而温柔。在康复的马拉松中,家属的耐心引导与科学护理,就是患者重新站立的最强支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