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书巧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外科/创伤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1072

夏季各类蜂虫活跃,在公园、郊外,甚至自家小区的花丛中,都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但当我们与这些小生物不期而遇时,若不小心激怒它们,可能就会遭遇蜂蜇伤。别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蜇伤,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蜂蜇伤那些事儿,教你科学应对,关键时刻能够自救。

什么是蜂蜇伤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会蜇人的蜂类主要有蜜蜂、马蜂(胡蜂)等,这些蜂类在感觉到自身受到威胁,比如你不小心靠近了它们的蜂巢,或者做出驱赶、拍打等动作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它们通过毒刺将毒液注入人体,而毒液中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像组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等。组胺会让我们的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神经毒素能干扰神经系统正常运作,可能引发头晕、头痛甚至抽搐;溶血毒素则会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严重时影响多个器官功能。

蜂蜇伤的症状表现

(一)局部症状

被蜂蜇伤后,最先出现反应的就是局部皮肤出现火辣辣的疼痛、红肿,可能还会鼓起水疱。一般来说,如果只是被单只蜂蜇伤,局部症状可能相对较轻,经过适当处理,在数小时到数天内会逐渐消退。但要是被多只蜂蜇伤,或者被毒性较强的马蜂蜇伤,局部肿胀范围会更大,疼痛也会更加剧烈,甚至可能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二)全身症状

轻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甚至陷入昏迷、休克。还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像喉头水肿,感觉喉咙被堵住,喘不过气;还有过敏性休克,全身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弱。这些全身症状一旦出现,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科学自救与处理方法

(一)紧急应对

1. 尽快脱离蜂群:一旦被蜂蜇伤,不管是单只蜂还是蜂群攻击,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赶紧离开现场,离得越远越好,避免再次被蜇。

2. 检查并移除毒刺(针对蜜蜂蜇伤):如果是被蜜蜂蜇伤,毒刺很可能留在皮肤里。这时候要仔细检查伤口,找到毒刺后,用镊子或者卡片(比如身份证、银行卡)等边缘较薄、较硬的东西,小心地将毒刺从皮肤表面刮出来,注意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毒刺周围的组织,否则会把毒囊里剩余的毒液挤入体内,加重中毒症状。要是毒刺已经断在皮肤里,自己没办法完整取出,也不要硬来,尽快就医让医生处理。

(二)伤口处理

1. 清洗伤口:蜜蜂毒液呈酸性,因此被蜜蜂蜇伤后,应使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清洗伤口,以实现酸碱中和,减少毒液对身体的刺激;而马蜂毒液呈碱性,此时应使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进行清洗。如果无法确定是被哪种蜂蜇伤,不必惊慌,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至20分钟,同样能够稀释毒液、降低毒性。

2. 冷敷消肿:在清洗完伤口后,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蜇伤部位,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每隔1至2小时重复一次。冷敷有助于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疼痛和肿胀,并能减缓毒素在体内的扩散速度。但需注意,冰块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用毛巾等物品隔开,以避免冻伤皮肤。

(三)密切观察与及时就医

处理完伤口后,先别掉以轻心,要在原地休息一会儿,密切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如果只是局部轻微红肿、疼痛,没有其他不适,那可以先自行观察。但要是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必须立刻前往医院就诊:一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声变粗、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二是全身皮肤出现大面积红斑、风团,瘙痒难忍;三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四是被群蜂蜇伤多处,哪怕当时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尽快就医,因为蜂毒在体内可能会有蓄积作用,后续引发严重问题。

总结

蜂蜇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自救和预防方法,就能最大程度降低伤害。在享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多一份警惕,多一份安全。希望大家都不会遭遇蜂蜇伤,但万一遇到了,也能冷静应对,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