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彩纯  单位: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控制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127657

夏日傍晚,当你享受着户外的清凉,却被蚊子悄悄“偷袭”一口,本以为只是一个小红包、一阵瘙痒,很快就能消退。可若随之而来的是持续高烧、头痛欲裂,甚至感觉骨头像被折断般疼痛,那你可要小心了!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症状,很可能是感染了登革热,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因其引发的剧烈骨痛,又被称为 “断骨热”。

何为“登革热”

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共有4种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这些病毒并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是依赖特定的“帮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就像移动的病毒仓库,当它们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后,病毒会在蚊子的中肠上皮细胞内复制,随后扩散到唾液腺。大约8-10天后,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完成病毒的传播过程。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在室内及周边阴暗潮湿处产卵,且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应能力更强,不仅能在室内活动,还常见于户外的草丛、树洞等积水处。在登革热流行季节,这些携带病毒的蚊子只要轻轻一叮,健康人就可能中招。

登革热的“危险信号”:从典型症状到重症预警

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感染后,会产生以下症状:

1.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及以上,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也称“马鞍热”)。

2.“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3.“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融合成片的红色斑疹,其中可见散在小片正常皮肤)。

肠胃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

大多数人感染登革热后症状轻或无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在于“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要全面清除蚊媒孳生的环境。

1.清除积水:伊蚊的幼虫依赖于水环境进行孵化和生长。因此,所有可能积水的场所,如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空瓶罐等,都需清除或倒置,确保没有幼虫生存的环境。室内外闲置的可贮水容器都应当清除或倒置,避免为蚊虫提供繁殖地。不应将各种缸罐、轮胎、花盆(包括花盆底部)、水桶、瓶子、锅盖、竹筒等可贮水容器露天存放,防止积水成为蚊虫的孳生地。定期开展房前屋后、室内外的卫生大扫除,彻底清理杂物和各类垃圾。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同时清洗植物根部以及瓶底和花盆底盘以减少蚊虫孳生的机会。

2.定期灭蚊: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蚊子数量,建议使用卫生杀虫剂来消灭成年蚊子,特别是针对“花斑蚊”(白纹伊蚊),它们主要在白天活动。这种蚊子的活动高峰期通常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因此,选择这两个时段进行灭蚊工作,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灭蚊效果。

3.避免蚊虫叮咬:房间应安装防蚊网,睡觉时应挂蚊帐。外出活动时,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垃圾站等地方逗留,预防被蚊子叮咬。

4.外出旅行预防建议:

(1)出发前,了解目的地登革热风险,尽量避免到有登革热疫情的地区旅游。携带驱蚊剂和防护用品,如长袖衣服、长裤和帽子。

(2)入境时,如出现发热症状,应主动进行健康申报,配合海关卫生检疫人员进行相关检测。

(3)返回后,若两周内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被蚊子叮咬后出现高烧不退,绝不能掉以轻心。了解登革热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对于个人健康防护,还是公共卫生防控,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做好防蚊措施,远离登革热的威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