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蒙蒙  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466

尿常规检查作为医学检验的“三大常规”之一,是筛查肾脏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像健康侦察兵一样捕捉早期健康隐患。但要让检查结果精准,一份合格的“黄金样本”是前提。

留取时机的科学选择

一般而言,晨尿是尿常规检查的“理想样本”。经过一夜的睡眠,尿液在膀胱内静静储存了超过6小时,各种成分得以充分浓缩。此时留取的尿液,就像经过精心提纯的“精华液”,对于早期肾脏疾病的筛查以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尤为适用,能够帮助医生更敏锐地捕捉到尿液中的细微异常。

门诊快速筛查时,随机尿可应急,但受饮食、运动影响大,结果波动像不稳定的“信号源”,准确性会下降。特殊检查如尿蛋白定量,则需采集24小时尿标本,像一场“尿液马拉松”,需精确记录总尿量,全面反映全天排泄情况。

干扰因素的有效规避

在准备留取尿液样本前,饮食和药物方面都有诸多注意事项。在饮食上,提前24小时应避免摄入高蛋白食物,像海鲜、肉类、豆制品等,否则可能会使尿蛋白出现假阳性结果,给健康判断蒙上一层“虚假迷雾”;高糖饮食或者静脉输注葡萄糖后,也容易导致尿糖一过性升高,干扰医生的准确判断。此外,饮酒以及饮用含咖啡因、色素的饮料也不可取,它们可能会悄然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或外观,让检查结果变得“扑朔迷离”。

药物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维生素C会干扰尿潜血、尿糖检测;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结晶尿;头孢类抗生素、利尿剂会影响尿蛋白定性。服药者务必提前告知医生,避免结果误判。

采集操作的规范要点

留取尿液样本时,规范的操作是获取准确结果的关键。通常建议采集中段尿,这就好比从一管牙膏中挤出最“纯净”的部分。先排出前段尿液,将尿道中可能存在的杂质、细菌等“清扫”出去,然后稳稳地用清洁、干燥、无化学物质残留的一次性专用尿杯接住中间一段尿液,这便是最具“含金量”的中段尿。需要注意的是,尿量要达标,一般建议不少于10毫升,大约为尿管的三分之二。如果尿量过少,可能无法满足检测需求;而尿量过多,不仅可能造成浪费,还可能增加操作难度,影响样本的采集质量。

对于特殊人群,采样时更要格外小心。女性受检者务必避开月经期及前后3天,因为经血一旦混入尿液,极有可能导致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让检查结果“虚高”。男性则需注意清洗包皮垢,避免前列腺液、精液污染尿液样本。对于婴幼儿及不配合的儿童,可使用专用尿袋固定于会阴部,但要时刻留意及时更换,防止尿液长时间滞留导致成分分解、变质,就像一杯放置过久的牛奶会失去原本的品质。

尿常规检查虽简单,却环环相扣。只有选对时机、避开干扰、规范操作,才能得到“黄金样本”,让检查真正成为健康守护者,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