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帘坪  单位:阆中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1
65

腹股沟疝是青少年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指腹腔内的肠管、脂肪等组织通过腹股沟区薄弱部位突出形成包块。因青少年活动量大、羞于表达身体异常,常导致病情延误。掌握自我识别方法,能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避免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腹股沟疝的典型症状

1.可复性包块:最核心的识别标志

腹股沟区(大腿根部与下腹部交界处)出现肿块是典型症状。初期包块较小,站立、行走、奔跑、咳嗽或剧烈活动时出现,安静平躺或用手按压后可自行消失,这种“时有时无”的特点称为“可复性”。

青少年疝块质地较软,如拇指大小,右侧更常见。男孩的包块可能坠入阴囊致阴囊肿胀;女孩的包块可能在大阴唇附近突出。初期包块可能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易被误认为“运动后的正常不适”而忽视。

2.局部坠胀与疼痛:病情进展的信号

随着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腹股沟区会出现坠胀感或轻微疼痛,长时间站立、剧烈运动后明显。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平卧后可缓解。若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且包块无法回纳,可能是疝内容物嵌顿(卡住),需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易混淆的病症:避免误判与漏诊

1.与睾丸鞘膜积液的鉴别

男孩需区分腹股沟疝与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的包块多在阴囊内,质地较硬,透光试验阳性(手电筒照射时可看到光线透过),且包块不能完全回纳;疝块透光试验阴性,平卧后可缩小或消失,有时能摸到肠管蠕动感。

2.与淋巴结炎的区分

腹股沟区淋巴结炎也会出现肿块,但多伴随局部红肿、压痛,肿块固定不移动,且常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疝块无红肿,压痛轻微,且可随体位变化消失或出现,无全身感染表现。

3.与肌肉拉伤的辨别

青少年运动后易发生腹股沟区肌肉拉伤,表现为局部疼痛,但无明显包块,疼痛在按压或特定动作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较慢。疝的疼痛多与包块出现同步,且包块是核心特征。

高危因素:哪些青少年更易患病

1.先天性因素:腹壁发育薄弱是根本原因

胚胎时期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是主要病因。男孩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潜在通道;女孩因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此处腹壁相对薄弱。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直系亲属患过腹股沟疝,患病风险会增加。

2.后天诱发因素:这些行为可能“推波助澜”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会导致腹压反复升高,迫使腹腔内容物向薄弱部位突出。频繁剧烈运动(如长跑、举重、篮球等)也会增加腹压,诱发疝的形成或加重病情。此外,过度肥胖导致腹壁脂肪层薄弱,或有腹部外伤史造成腹壁肌肉损伤,都可能成为诱因。

自我鉴别:三步法初步判断

1.第一步:观察包块的“动态变化”

站立位时查看腹股沟区或阴囊是否有隆起,用力咳嗽或憋气时包块是否增大;平卧后用手轻推包块,若能消失或缩小,提示疝的可能性极大。每天洗澡时可对照镜子自查,尤其注意运动后或傍晚时段。

2.第二步:关注伴随症状

若包块出现时伴有坠胀感,且与活动、体位密切相关,休息后缓解,需高度警惕。若出现包块突然增大、无法回纳,同时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可能是嵌顿疝,需立即就医,这是外科急症,延误可能导致肠坏死。

3.第三步:结合自身情况评估风险

有家族疝病史、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青少年,若出现上述症状,患病概率显著增加,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发现异常后的应对:科学处理莫拖延

1.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

怀疑患病时,应到外科就诊,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按压、诱发腹压等)结合超声检查即可确诊。超声能清晰显示疝的位置、大小及内容物,准确率达95%以上,且无创伤,适合青少年。

2.避免危险行为:防止病情加重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减少腹压升高的机会。有便秘、咳嗽等问题需及时治疗,避免“雪上加霜”。切勿自行用手强行按压包块,尤其出现疼痛时,以免造成肠管损伤。

3.治疗方式:手术是根治的唯一选择

青少年腹股沟疝无法自愈,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出院,1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活动。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疝块增大,增加嵌顿风险,甚至影响生殖器官发育(尤其男孩)。

总之,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腹股沟疝若能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极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身体异常,破除“不好意思说”的心理障碍。及时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让青少年在健康的轨道上稳步成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