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场景
“大夫!7床老爷子指着天花板说有人要害他!”
“按住!3床大娘又在扯监护仪了!”
ICU护士的紧急呼叫此起彼伏。前一秒还清醒的患者,下一秒可能突然光着身子要“冲锋陷阵”,或蜷缩在床喃喃“有人偷我的血”——这不是闹剧,而是一场名为谵妄的生死拉锯战。
谵妄的本质:大脑的“断网”状态
词源真相:拉丁语“delirium”意为“偏离犁沟”,精准诠释思维脱轨的混乱。
核心特征:急性发作(数小时至数天);注意力溃散(无法跟踪对话);意识波动(时而亢奋如斗士,时而萎靡如枯木);知觉扭曲(幻觉/被害妄想高发)
Ø ICU高危性:发生率超30%,是普通病房的3-5倍。
谵妄的“两面三型”
两面:ICU的谵妄,按病因分为重症相关的谵妄和非重症相关的谵妄。
重症相关的谵妄更常见,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原发病位点不一定在大脑,而是由于重症疾病的内在发病机制影响脑功能。
非重症相关谵妄主要有麻醉未醒、撤药反应、戒断反应。
三型:按表现形式分为兴奋型、抑制型及混合型。
兴奋型:表现为言语增多,警觉性高,烦躁易激惹,可有幻觉或幻想,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此型比较容易被发现。
抑制型:表现为言语减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意识和警觉性降低。此型虽不易被察觉,但占比较高。
混合型:两种交替出现,反复波动,持续时间较长。因间断发作,易被忽视,占比最高。
谁在引爆谵妄?三重火药桶
患者自身火药库(固有风险):高龄(65+岁风险翻倍)、脑萎缩、痴呆史、酗酒者。
疾病引信(直接损伤):严重感染/创伤、脑卒中、呼吸衰竭需插管。
ICU环境雷区(促发因素):“仪器报警像催命符,永远亮如白昼的顶灯,绑住的手脚像囚犯……” 睡眠剥夺、约束带、镇痛不足、亲属隔离成关键诱因。
不只是“糊涂一下”——谵妄的连锁灾难
短期:非计划拔管率↑300%、坠床/自伤风险激增。
长期:出院后认知障碍持续1年以上者超20%。
经济代价:住院日延长5-10天,费用增加数万元。
逆转谵妄:ICU的“六脉神剑”
斩病根:控感染、纠缺氧、止痛。
造“良夜”:夜间降灯光、戴耳塞眼罩、集中护理操作。
破孤岛:家属探视、播放亲人录音(研究证实可降谵妄率)。
动起来:早期活动是最强保护因子,早期床上坐→床边坐→下地站。
精准用药:合理选择,适度镇静,有序撤离。
快周转:达标即刻转出ICU。
致家属的关键科普
“为什么昨天好好的,今天骂我是凶手?”
请记住:谵妄是疾病对大脑的灼伤,非医护过失;患者眼中的“被害”是真实幻觉;您的一句“妈,我是囡囡”可能比镇静剂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