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到了秋冬季节就咳嗽,认为这只是个小毛病,扛一扛或者稍微吃点药就过去了。但是你知道吗?反复咳嗽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隐形杀手”——慢阻肺。那么,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又该如何防控呢?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由气道和肺部的持续性炎症引起,说白了就是肺部被炎症“堵住”,使得呼吸变得越来越费劲儿。慢阻肺就好比是一个缓慢收紧的网,一开始可能只是在换季时出现咳嗽、痰多的症状,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支气管炎。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这个网就会越收越紧,变得一受凉就咳嗽,走路都要大喘气,甚至出现发烧等症状,这也意味着慢阻肺出现了急性加重,而且每一次加重都会使得肺部功能“打折”。
怎么判断慢阻肺?
有人可能会问,慢阻肺既然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仅仅是咳嗽的话,要如何判断是否为慢阻肺呢?想要准确判断慢阻肺,应该记好几个关键点:
(1)持续咳嗽:患者在早上起床后,咳嗽会加重,白天可能稍好一点,睡觉前可能会咳嗽一阵,这种情况会持续好几年。
(2)痰多:慢阻肺患者的痰液呈白色黏稠状,如果有合并感染的问题,会变成黄痰,咳起来费劲。
(3)气短:气短是慢阻肺的一个典型症状,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在跑步、快走或者爬楼时出现喘气的情况,发展到后期会连吃饭、穿衣等简单动作都感到气不够用。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并且有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的情况,或者存在家族肺部病史,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慢阻肺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
慢阻肺是可以预防的,主要的预防策略是保护肺部健康,尤其是在换季时,气温变化频繁,空气质量较差,需要采取科学的养肺措施:
避免接触烟雾及空气污染。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因此,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秋冬季节的空气质量较差,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雾霾天气,出门应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颗粒物。
合理饮食。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肺部容易受到外部刺激,合理饮食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效果。应保持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每天可以适量饮用雪梨水或者银耳汤,补充水分的同时,滋润呼吸道,减少痰液。
定期体检。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通过定期体检的方式,能够起到预防和早期发现慢阻肺的作用。中老年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尤其是“老烟民”,更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尽早发现慢阻肺风险,通过技术干预和治疗,延缓疾病发展。
护理
得了慢阻肺也不要怕,虽然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慢阻肺,但是只要护理得当,完全能够控制病情,过上正常的生活。
(1)避免刺激。慢阻肺患者的肺部很“娇贵”,应尽量避免刺激。一是控制温湿度,在秋冬季节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50%-60%。二是减少烟火气,做饭打开抽油烟机,做完饭等5分钟再关闭。雾霾天气别开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芯。
(2)注意保暖。秋冬季节应及时增加衣服,出门佩戴口罩、围巾,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
(3)备点“急救药”。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感到气短加重时喷一喷,可以缓解症状。
(4)长期管理。与慢阻肺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该坚持用药,避免出现自行停药或者换药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等,别犹豫,赶紧上医院。
(5)适当运动。很多人觉得“喘得厉害就该躺着不动”,这其实是错误的,适当活动反而能够让呼吸变得更加轻松。一开始可以在屋里慢慢走,一次走5分钟,一天走3-4次,适应了再慢慢增加时间。当然,要是走几步就觉得胸口闷、心慌,就得赶紧停下来歇着。
慢阻肺的预防和护理是一场“持久战”,患者不要因为怕喘气就不敢动,或者认为是老毛病而无视,这些都可能成为慢阻肺形成和发展的诱因。家里有慢阻肺患者的,家属应多一份关怀,提醒他按时吃药,打造无烟环境,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的相互配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