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就像一颗隐藏在孕期的 “定时炸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会给孕妈和腹中的宝宝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为了让广大孕妈们能够正确认识、积极预防并妥善应对这种情况,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科普相关知识。
一、认识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女性在怀孕后出现的血压升高问题。一般在怀孕20周后,孕妇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mmHg,且在怀孕前血压正常,就可能是患上了妊娠期高血压。哪些孕妈容易受到妊娠期高血压的 “青睐” 呢?通常来说,高龄孕妇(年龄超过35岁)、孕前就比较肥胖(体重指数≥28)、有高血压家族史、曾经怀孕时出现过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的孕妈,患病几率相对较高。此外,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基础疾病的孕妈,也需格外留意。
要是对妊娠期高血压不重视,后果可不小。对孕妈而言,可能会引发子痫(抽搐)、心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等严重情况;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早产,甚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危险。
二、预防:从生活细节入手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关键在于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调整。控制盐的摄入很重要,每天盐的摄入量大概像一个啤酒瓶盖一平盖那么多就够了,同时还要留意隐形盐,像酱油、咸菜、腌制品中都含有不少盐,也要尽量少吃。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芹菜、苹果、香蕉等,还有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同时,要远离蛋糕、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运动,孕妈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每次运动 20-30分钟,以不感到劳累为宜,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同,避免独自运动时发生意外。
体重管理同样不能忽视。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妈,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在 11.5-16kg;孕前超重的孕妈,增长范围建议在7-11.5kg;孕前肥胖的孕妈,增长则控制在 5-9kg。监测体重可以每周固定一天的早上,空腹、穿同样的衣服进行称重。此外,作息规律也很关键。每天要保证8-9小时的充足睡眠,尽量早睡,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应对:确诊后该怎么做
一旦被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做好以下几点应对措施很重要。定期监测血压是基础。在家自测血压时,要先休息5-10分钟,采取坐位,将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按照家用血压计的说明正确操作,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活动。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天早晚各一次,并且可以用本子或者手机 APP 记录下每次的血压变化,包括测量时间、身体状态等,方便医生了解情况。
遵医嘱治疗当血压持续升高,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控制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孕妈们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用药期间还要留意自身有无不适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心态调节,过度的紧张焦虑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孕妈们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和家人朋友聊天、看一些轻松的书籍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及时就医: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
在孕期,如果出现血压突然升高超过 140/90mmHg 的异常表现,或者出现头痛、眼花、水肿加重、腹痛、胎动异常等身体不适信号,孕妈们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及时就医。就医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查、超声检查等,以了解孕妈和宝宝的具体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孕妈们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工作。
五、产后注意事项
即使顺利生产,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也不能掉以轻心。产后血压监测仍要继续,一般在产后 42 天内都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观察血压是否恢复正常,有些孕妈产后血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升高,需遵医嘱复查。
在身体恢复方面,饮食上要继续保持清淡,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从轻度活动开始,比如产后一周可在室内缓慢走动,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孕妈们有再次怀孕的计划,一定要在孕前告知医生自己曾经患过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史,以便医生提前做好评估和指导,降低再次患病的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虽有风险,但只要孕妈们重视预防、科学应对,定期产检,就能有效降低危害。愿每位孕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