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树华  单位: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1306

“擦屁股时纸上有血,肯定是痔疮犯了!”生活中,很多人一发现便血,第一反应就是痔疮作祟。然而,在胃肠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里,便血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痔疮确实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但绝不是唯一答案。这抹红色背后,可能藏着6种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一、痔疮便血:滴血或喷射状,颜色鲜红

痔疮是最容易被联想到的便血原因,它的出血特点相对“温和”。当排便时,干结的粪便摩擦曲张的痔静脉丛,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通常在排便后滴出,或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附着在大便表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这种便血通常在排便后自行停止,有时还会伴随疼痛或肛门肿物脱出。痔疮便血虽然常见,但频繁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影响生活质量,仍需重视。

二、肛裂便血:少量鲜血,伴随撕裂样疼痛

肛裂与痔疮同属肛门疾病,但症状却有明显区别。肛裂多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猛,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患者便血时,血液量较少,多为擦拭时纸上带血,颜色鲜红,同时伴有剧烈的撕裂样疼痛,尤其在排便时疼痛加剧,便后疼痛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反复肛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形成慢性溃疡,增加治疗难度。

三、结直肠癌便血:暗红色或果酱色,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结直肠癌是便血背后最令人担忧的 “危险分子”。早期肿瘤破溃出血时,血液与粪便充分混合,颜色暗红或呈果酱色,有时还会伴有黏液。与痔疮便血不同,结直肠癌的便血往往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等,还可能出现腹痛、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出现便血一定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癌症风险。

四、溃疡性结肠炎便血: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患者的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大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同时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觉排便不尽)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因此一旦确诊,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五、肠息肉便血:间断性少量出血,无明显疼痛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多数肠息肉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息肉增大,表面黏膜糜烂、破溃,可能出现便血。这种便血通常为间断性少量出血,颜色鲜红或暗红,有时仅在大便潜血检查时发现阳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但疼痛不剧烈,容易被忽视。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发现后应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

六、缺血性肠病便血:突发腹痛伴血便,老年人高发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者常突然出现剧烈腹痛,随后出现血便,大便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缺血性肠病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发现便血该怎么办?一旦发现便血,无论是否伴有疼痛,都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观察便血的颜色、量、与大便的关系等特点,同时留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等。建议及时到胃肠外科或肛肠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肛门指诊、大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明确便血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便血绝非痔疮的“专利”,这6种“危险信号”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保持警惕,科学辨别,及时就医,才能守护肠道健康。记住,健康无小事,便血背后的真相,值得每个人重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