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人川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14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肺部疾病,患者常因气道狭窄、肺弹性减退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约 80% 的慢阻肺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会感到呼吸费力,而规范的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肺通气效率,增强呼吸肌力量,减少急性加重风险。对于需要长期居家康复的患者来说,掌握以下几种呼吸训练方法,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一、腹式呼吸:激活深层呼吸肌

慢阻肺患者因长期依赖胸式呼吸,导致膈肌等深层呼吸肌功能退化,呼吸效率低下。腹式呼吸通过有意识地调动膈肌运动,可增加潮气量(每次呼吸的气体量)达 30% 以上,有效改善缺氧状况。

训练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放松双肩,将左手放在胸部,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处。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鼓起(右手随腹部抬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左手基本不动);吸气至最大限度后,稍屏气 1-2 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右手随腹部下沉),将气体尽量排尽。每次训练 5-10 分钟,每天 3 次,熟练后可延长至 15 分钟。

注意事项:初学者可能出现呼吸节奏紊乱,可先以 “吸 2 秒、呼 4 秒” 的节奏练习,逐渐过渡到 “吸 3 秒、呼 6 秒”。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头晕,若出现不适可暂停休息。

二、缩唇呼吸:降低气道阻力

慢阻肺患者呼气时气道容易塌陷,导致残气量增加,加重肺部负担。缩唇呼吸通过增加呼气时的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闭合,帮助排出更多残留气体,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训练方法:用鼻子正常吸气 1-2 秒,然后将嘴唇缩成 “吹口哨” 状,缓慢呼气 4-6 秒,确保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3 倍。呼气时可想象 “吹灭蜡烛” 的动作,力度以能让 15-20 厘米外的蜡烛火焰倾斜但不熄灭为宜。每天练习 3 组,每组 10-15 次,可在散步、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同步进行。

适用场景:当患者感到气短时,立即进行缩唇呼吸能快速缓解不适。研究表明,坚持缩唇呼吸 4 周的患者,步行耐力可提升 20% 以上。

三、呼吸球训练:增强呼吸肌力

呼吸球(肺功能锻炼器)是一种简单的阻力训练工具,通过主动吸气或呼气对抗阻力,能针对性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尤其适合缓解期慢阻肺患者。

训练方法:选择容量为 1-2 升的呼吸球,取坐位,将呼吸球的接口含在口中,保持颈部放松。吸气训练:用嘴缓慢吸气,使呼吸球膨胀至最大限度,保持 2 秒后松开,让球体自行回缩,重复 10 次;呼气训练: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嘴缓慢呼气,将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球全部呼出,保持 2 秒后放松,重复 10 次。每天训练 2 组,每组各 10-15 次,每周可逐渐增加 5 次,直至每组能完成 30 次。

进阶技巧:当能轻松完成基础训练后,可在吸气或呼气时停顿 2-3 秒,增加训练强度。注意每次训练后应漱口,保持器具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四、全身性呼吸配合训练:融入日常活动

将呼吸训练与肢体动作结合,既能锻炼呼吸功能,又能提高身体协调性,适合病情稳定的患者。常见的训练方式包括呼吸配合散步、呼吸配合举臂等。

呼吸配合散步:步行时保持 “吸 1 步、呼 2 步” 的节奏,即走第 1 步时吸气,走第 2、3 步时呼气,速度以不感到气短为宜。初始每次步行 5-10 分钟,逐渐延长至 20 分钟,每天 1-2 次。

呼吸配合举臂: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缓慢抬起双臂至头顶,呼气时双臂缓慢放下并同时收缩腹部。动作与呼吸保持一致,重复 10-15 次为一组,每天 2 组。

五、训练注意事项

呼吸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建议患者制定个性化计划,循序渐进增加强度。训练时间可选择在晨起或睡前,避免饭后 1 小时内进行,以防影响消化。若训练中出现胸痛、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慢阻肺的康复是一场 “持久战”,呼吸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核心手段,成本低、易操作,且安全性高。患者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并坚持练习,就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减少住院次数,恢复轻松呼吸的能力。建议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制定训练计划,定期评估调整,让呼吸训练成为居家康复的 “得力助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