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建颖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21
208

高血压作为一种当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基本会伴随终身。如果患者的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控制血压的方式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若患者确诊高血压,除了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和监测血压之外,还需要定期随访。本篇文章主要对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随访的目的和意义、随访频率、随访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可以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在患高血压后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血压长期较高则会对患者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强血压管理。

高血压随访的目的和意义

高血压随访是指患者定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评估,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对其血压控制情况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并存的相关疾病变化。同时,定期随访还可以使医生对患者用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纠正治疗方案,保证患者血压水平长期稳定。此外,定期随访还能便于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和了解,鼓励患者坚持进行降压治疗,加强健康管理,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高血压随访的频率

高血压患者随访的频率由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风险等级决定,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个性化随访频率。

1.针对高危患者,即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若患者血压控制尚未达到标准,则需要每周随访1次至2次;若患者血压达标且处于稳定状态,则可以每2周至4周随访1次。

2.针对中低危患者,即患者无并发症且血压轻度升高,若患者血压未达标,应每2周随访1次;若患者血压达标且较为稳定,可以每1个月至3个月随访1次。

高血压随访的内容

1.血压监测与评估

在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借助诊室血压和居家血压两种方式进行监测。诊室血压是指在诊室内使用经过校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让患者在测量血压之前静坐5分钟,至少测量2次,取2次血压的平均值。而居家血压是指医生指导患者使用家庭自测血压计早晚各测量2次血压,对7天内的血压数据进行记录,并取平均值。

在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血压是否达标进行重点关注,一般患者<140/90mmHg,高危患者<130/80mmHg即为达标。同时,还需对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进行关注,如是否存在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等情况,以及在季节变化下,患者的血压是否出现波动等。

2.症状与并发症评估

在症状与并发症评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并借助一系列检查对患者是否有靶器官损害进行确认。比如,在对心脏进行检查时,可通过听诊心律、心率,或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检查肾脏时,可完成尿常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在检查眼底时,可通过眼底镜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出血等症状;在检查血管时,可完成颈动脉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检查。

3.治疗方案调整

(1)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血压尚未达标,则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漏服药物、自行减少药量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以上情况,医生则需要提醒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定时定量用药,不可减少用药量或随意停药。同时,医生还需考虑是否需要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如增加药物用量或是更换降压药。在调整患者用药方案时,医生需要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并发症等情况考虑在内,为患者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保证患者用药效果。

(2)非药物治疗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则需要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如患者是否在日常饮食中减少盐、脂肪等食物的摄入量、患者是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患者是否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体重、是否戒烟限酒等。若发现高血压患者依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且因不良习惯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医生则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劝导和教育,使其认识到改变自身生活方式在控制血压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医生还可以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和运动计划,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4.辅助检查

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完成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即患者需要每3至6个月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病情需求,还需定期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尿蛋白定量、心脏负荷试验等项目。

高血压随访的注意事项

1.加强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病情并阐述治疗方案,避免因为专业术语过多而影响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案的理解。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关注,若发现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则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

2.做好个性化管理

在高血压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个性化管理措施。比如,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针对妊娠高血压患者,需要对母婴安全进行关注和监测。同时,在为患者制定干预方案时,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患者喜欢吃咸的食物,则可以采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

3.做好应急处理

医护人员还应当告知患者,当血压快速升高≥180/120mmHg或出现明显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免病情加重而对身体器官造成危害。

4.加强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还需在高血压患者随访期间加强健康宣教,重点为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危害、正确用药方法、突发情况应对以及定期随访重要性等相关知识,可通过语言传授,或通过图文资料、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总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定期随访十分重要,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各项检查与评估,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状况,并指导其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