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盖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同时也是承受压力最多的关节,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膝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和压力,容易出现损伤。很多人膝盖受伤后要么不敢动,导致膝盖“越养越伤”,要么瞎锻炼,使得原本的小伤发展成大问题。膝盖受伤后,如何进行康复,又有哪些锻炼可以帮助膝盖快速恢复呢?
康复锻炼前,先看看伤在哪?
膝盖的结构复杂,内部包含了骨头(股骨、胫骨、髌骨)、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和软骨,任何一个部位发生问题,都可能导致膝盖“罢工”。而不同位置的损伤在康复锻炼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锻炼前,应该先看看膝盖究竟伤在哪?
(1)韧带撕裂。韧带撕裂在一些对抗性运动中比较常见,如在篮球运动中,起跳后落地没站稳,听到膝盖咔嚓一声,可能就是出现了韧带撕裂,一开始可能并不觉得疼,但是膝盖会变得松松垮垮,走不了路。
(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在膝盖损伤中十分常见,如蹲下捡东西时突然卡住,或者上下楼梯时感到膝盖无力,可能是半月板磨坏了。
(3)髌骨软化。髌骨软化在“久坐族”中比较常见,具体表现为膝盖前方疼痛,尤其是在久蹲后站起来,会感到膝盖针扎一样疼痛。
无论哪种损伤,在受伤后的1~3天,都应该多休息,不要乱动,可以使用毛巾裹上冰袋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1次。使用弹性绷带绑住膝盖,躺下时应将腿部垫高,超过心脏。这个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相信“活血化瘀”的说法,盲目热敷只会让肿痛变得更严重。
康复期千万别“躺平”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既然受伤了,就应该好好休息,越动越严重”,结果在床上躺了十天半个月后,膝盖倒是不疼了,腿却细了一大圈,走路都走不稳。这是因为腿部肌肉出现了萎缩,膝盖周围的肌肉无法提供有效保护,这样反而会增大膝盖受伤的概率。
因此,在过了急性期(3~7天),就应该开始采取循序渐进的锻炼:
(1)基础锻炼。基础锻炼躺着就能练,保持平躺姿势,腿伸直,脚尖上勾,将腿缓慢提高到30厘米左右的高度,停留3秒左右。每组15次,每天练习3组。在做这个动作时应避免膝盖弯曲的情况,可以唤醒因为休息陷入“沉睡”的股四头肌。同时,可以开展踝泵运动,躺着或者坐着都行,先将脚踝用力上勾,然后下踩,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2)进阶锻炼。等到直腿抬高不费劲了,可以尝试进阶锻炼,如后背贴墙,双脚分开,保持与肩膀同宽,缓慢下蹲,膝盖弯曲到45°左右,后背和肩膀贴紧墙壁,双手自然放在腿上。一开始只需要坚持10秒即可,逐步增加到30秒,每天做3组。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股四头肌,对膝盖的稳定性进行改善,不过也要注意,如果下蹲时感到膝盖内侧疼痛,应该赶紧停下。
(3)强化锻炼。如果想要恢复运动,单纯的肌肉锻炼显然是不够的,从恢复膝盖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角度,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如可以借助台阶进行训练,找一个10厘米左右的台阶,单脚踩上去,缓慢抬起身体再放下,整个过程中避免膝盖内扣,每条腿做12次,每天3组,这个动作是模拟上下楼的发力,使你快速回归日常生活。
做好日常膝盖保护
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膝盖保护,能够减少受伤,具体来讲:
(1)不要久坐。坐久了(超过1小时),需要站起来活动一下,避免膝盖弯曲时间过长导致关节液循环变差的情况。
(2)控制体重。科学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0斤,膝盖承受的压力会增加30斤,因此,控制体重可以减轻膝盖负担。
(3)运动前热身。运动前应该做好热身活动,确保膝盖能够“活动开”,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绝大多数的运动损伤。
膝盖是自己的,疼起来没人替,伤后康复也没有 “捷径”,不过只要找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大部分人都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运动场。把这些方法记好,下次膝盖再 “闹脾气”,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