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鲜  单位:成都民用航空医学中心 辅助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21
103

体检最常见的环节之一就是采血。很多人以为只是抽点血,简单得很,但其实,要想让化验结果准确、对身体状态判断更客观,有些细节真的不能忽视。以下这些采血“误区”,你踩过几个?

空腹采血≠一整天不吃不喝

不少人以为“空腹采血”就是从头天晚上就开始“断食断水”,结果第二天体检时头晕眼花、手脚冰凉,有的甚至晕倒。其实,“空腹”是有科学定义的——一般是禁食8~12小时,但期间可以适量喝白开水。

空腹采血主要是为了确保某些检测项目(如血糖、血脂、肝功能)不被近期饮食影响。比如,吃了蛋糕、喝了奶茶、摄入了脂肪或糖分,就可能让血脂、血糖暂时升高,从而“误导”医生。但如果空腹超过12小时,身体可能进入代谢应激状态,反而可能造成血糖偏低、肝功能紊乱,得不偿失。

建议:前一天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采血前可以适量饮水(白开水),不要喝咖啡、牛奶、饮料,也不要嚼口香糖。

水喝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影响结果

采血时“找不到血管”或“血流不畅”,其实跟你喝水多少有很大关系。适量饮水能让血容量充足、血管显露更清晰,采血更顺利,也有助于提高血样质量。但很多人担心“喝水会影响空腹”,忍着不喝水,结果血太浓、血流慢,还容易引发头晕、采不出血等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拼命灌水”,担心脱水影响结果,结果反而把血液稀释了,部分检查指标(如血钠、血细胞比容)可能会偏低。

建议:早上起床后约30~60分钟,可饮用200~300毫升温水,帮助血管充盈,也有助于采血顺利进行。

不良生活习惯会干扰血检结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做法:前一天熬夜刷剧、加班到凌晨,甚至晚上喝了点酒,第二天早上直接来体检?看似没啥影响,其实这些行为会严重干扰血液指标!

例如:熬夜会影响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血糖;剧烈运动后,肌酸激酶、乳酸等会升高;饮酒会影响血脂、血糖、肝酶水平,甚至误判为脂肪肝、肝损伤。这些都会让本应正常的指标出现偏差,导致你多跑医院、反复检查,甚至误诊。

建议:采血前一晚请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与饮酒,让身体“归于平静”,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检结果。

频繁扎针?可能是你血管太“隐身”

有些人手臂血管比较深,或者血管较细、不明显,采血时护士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不得不换针或者多次尝试。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觉得“扎了好多次”,局部还会肿、青一块。

但这其实不是护士“技术不行”,而是你本身的血管条件不太理想。

建议:采血当天穿短袖或宽松衣物,提前放松手臂;也可以把手搓热,血管更容易显现;如果你自己知道哪边血管好找,也可以主动告诉医护人员。

采血后不要大力揉针口

很多人在采血后习惯用力揉压针眼,觉得这样止血快。但实际上,过度揉搓可能会造成红细胞破裂或局部出血,反而容易淤青,甚至影响一些检测项目。特别是某些血液化验(如溶血性指标、电解质、肝功能等)对血细胞破裂较为敏感。

正确做法: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采血点1~2分钟;不要揉搓或弯曲手臂;若出现青紫、肿胀,可冷敷缓解。

采血样本也不能“久放不管”

如果你是在医院体检中心采血,样本会很快送到检验科处理,一般不用担心。但随着居家检测、自助采样越来越多,一些人会自行采血后送样,就必须注意样本的保存和时间控制。血液暴露在空气中太久或保存温度不当,都会导致细胞破裂、成分变化,让结果失真。

建议:如需自采样,请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和运输血样,最好2小时内送检,并保持冷藏状态。

结语

采血前多了解一些知识,就能少走弯路、避免“采”雷,真正让体检为你的健康服务,而不是制造困扰。采血看起来只是“抽个血”,但对结果的影响却可能“翻盘”。所以,下次再去体检,可别忽视这些关键细节。做个合格的“被采者”,从配合好一次抽血开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