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馥  单位:邻水县坛同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49

在医院的基层病房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而跌倒和坠床事件却如同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的健康与康复进程。了解如何评估跌倒/坠床风险,并掌握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都十分必要。

谁更容易跌倒/坠床

1.年龄因素

老年人是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变差,反应速度也大不如前。比如,许多老人起床时动作稍快,就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头晕目眩,增加跌倒风险。

2.疾病影响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像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的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障碍的症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心悸、头晕等不适影响行动稳定性;视力或听力障碍患者,由于对周围环境感知受限,也容易发生意外。此外,认知障碍患者,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更易跌倒或坠床。

3.药物作用

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平衡和意识状态。例如,镇静催眠药会使人反应迟钝、昏昏欲睡;抗高血压药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让患者突然起身时眼前发黑、站立不稳;降糖药若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跌倒风险。

简易风险评估方法

在基层病房,医护人员常使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风险。

1.询问跌倒史

若患者在过去3个月内有跌倒经历,再次跌倒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因为之前的跌倒可能反映出患者身体机能、平衡能力或对环境适应方面存在问题。

2.观察行动能力

留意患者行走时是否步态不稳,如蹒跚、共济失调,或者行走虚弱无力。正常步态的患者跌倒风险相对较低,而异常步态则是跌倒的重要警示信号。

3.评估精神状态

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焦虑、躁动、意识水平改变等情况。精神状态异常会影响患者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使其在行动时容易出错而导致跌倒。

4.考虑辅助器具使用

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的患者,若使用方法不当,反而会增加跌倒风险;使用轮椅的患者,如果轮椅刹车装置失灵或操作不熟练,也可能出现意外。

5.查看医疗设备连接

正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由于需要携带输液装置活动,行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

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量,就能大致判断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高低。如果患者存在多个上述风险因素,那么发生跌倒/坠床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全方位防范措施

1.环境优化

病房环境对预防跌倒/坠床至关重要。地面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有水渍或杂物,卫生间和走廊等易滑倒区域应铺设防滑垫。光线要充足,尤其是夜间,可在床头设置小夜灯,方便患者起夜。病床高度要适宜,便于患者上下床,同时配备牢固的床栏,高风险患者应拉起床栏,防止坠床。病房内家具摆放应合理,保证通道宽敞,无障碍物阻挡患者行走。

2.患者教育

患者和家属要充分了解跌倒/坠床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患者起床、站立、行走时应遵循“三部曲”:先在床上坐30秒,再在床边站30秒,然后缓慢行走,让身体有足够时间适应体位变化,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跌倒。行走时若感觉头晕、乏力等不适,应立即原地坐下或蹲下,呼叫他人帮忙。患者要穿着合身、舒适且防滑的衣裤和鞋子,避免因衣物过长过宽或鞋子不合适而绊倒。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病房内的设施,如呼叫铃,在需要帮助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医护关注

医护人员会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包括洗漱、进食、如厕等。对于使用可能影响平衡或意识药物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告知其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在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等活动时,医护人员也会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