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碧珍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1
10501

孩子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但正确的护理能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以下是家长需要掌握的关键护理要点。

发烧的定义与分级

1.正常体温:腋温36℃-37℃,肛温约高0.3℃,口温高0.4℃。

2.发热分级(腋温):

(1)低热:37.3℃-38℃

(2)中热:38.1℃-39℃

(3)高热:39.1℃-40℃

(4)超高热:>40℃

小儿发烧护理的家长须知

1.首要原则(观察比退烧更重要)

(1)看状态比看体温更重要

孩子能吃能玩、精神尚可→可在家观察

体温≤38℃但精神萎靡、拒食、呕吐、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2)3个月以下婴儿发烧超过38℃→必须急诊(免疫系统未成熟,风险高)

2.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流丰富部位,避免前胸、腹部;禁擦后颈、脚心,以防寒战或不适。

(2)退热贴:贴于额头,定时更换(建议每4小时),冷藏后使用效果更佳。

(3)调整环境:保持室内通风,温度20℃-24℃,避免直接吹风。

(4)松解衣物:穿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根据体温增减衣物,避免捂汗。

(5)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药物退烧使用规范

(1)对乙酰氨基酚:

适用年龄:3个月以上。

剂量: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4次。

禁忌: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2)布洛芬:

适用年龄:6个月以上。

剂量:5-10mg/kg,每6-8小时一次,24小时≤3次。

禁忌:消化道不适或脱水风险者慎用。

(3)注意事项:避免混用两种退烧药,需交替使用时,间隔≥2小时;严格按剂量使用,勿超量或频繁给药;服药后未退烧需等待至少4小时再重复给药。

4.饮食与护理

(1)饮食调整:

推荐:稀粥、烂面条、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少量多餐。

避免:高蛋白(牛羊肉、鱼虾)、高热量食物及含糖饮料。

(2)补液策略:呕吐/腹泻时改用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及颜色(深黄需增加补液)。

(3)观察与记录:每2-4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及服药时间;关注精神状态(如嗜睡、烦躁)、伴随症状(咳嗽、皮疹)。

5.特殊人群护理

(1)新生儿/早产儿:物理降温需谨慎,优先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2)有高热惊厥史:积极降温(如冰枕),及时就医,预防复发。

(3)免疫缺陷或慢性病:密切监测体温,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发热(增强宝宝抵抗力)

1.日常预防措施

(1)均衡营养供给:每日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如西兰花、橙子)补充维生素C,保证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摄入,促进免疫细胞合成。幼儿可将蔬菜切碎混入粥面,避免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2)适度户外运动:根据年龄选择合适运动,1岁内婴儿每日进行30分钟俯卧练习,1-3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4岁以上儿童可参与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抵抗力。

(3)严格卫生习惯:教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使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家长处理完尿布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玩具、餐具进行煮沸或紫外线消毒。

(4)保持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降低室内病菌浓度。雾霾天气使用空气净化器,滤网每月更换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特殊季节防护要点

(1)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期):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穿脱;避免带孩子前往商场、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儿童专用口罩。

(2)夏季(中暑与肠道感染风险):户外活动选择早晚凉爽时段,避免正午暴晒;出汗后及时更换湿衣,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3)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可在孩子背包内备一件薄外套,进入空调房时及时添加;过敏性体质儿童需提前预防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减少因过敏诱发的感染性发热。

总之,小儿发烧是症状而非疾病,护理目标是让孩子舒适并防控并发症。家长要牢牢记住,小儿发烧体温数字不是唯一标准,孩子的精神状态才是“金指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