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志红  单位: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422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疟疾和基孔肯雅热都是常见的虫媒传染病,它们都通过蚊子传播,初期症状也有相似之处,很容易让人混淆。但这两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都大不相同,及时区分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就从感染症状到实验室检查,一步步教你区分它们。

感染症状:细微差别中见不同

虽然两种疾病都可能让人发烧、浑身不适,但仔细观察症状细节,能发现明显区别。

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发作”。感染后,患者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发冷期,突然感到浑身发冷,即使盖着厚被子也会瑟瑟发抖,牙齿打颤,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分钟到一小时;接着进人发热期,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甚至40℃以上,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等症状,持续2-6小时;之后是出汗期,大量出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慢慢缓解。这种“发冷-发热-出汗”的循环会周期性出现,比如间日疟每隔48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发作则没有规律,但病情更凶险。此外,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脸色苍白、四肢无力、脾脏肿大等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则以“急性起病”和“关节疼痛”为主要特点。感染后,患者往往突然发烧,体温在短时间内升到38℃以上,同时伴随头痛、肌肉疼痛、恶心等症状。最突出的表现是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脚、膝盖等关节,疼痛剧烈时甚至让人无法活动,像关节被“卡住”一样,这种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另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通常在发烧后1-2天出现,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瘙痒,但不会留下疤痕。与疟疾不同的是,基孔肯雅热的发烧和症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持续3-7天,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很少出现生命危险。

还有一些细节能帮助区分:疟疾患者在不发作时,精神状态可能相对较好,而基孔肯雅热患者即使不发烧,也常因关节疼痛而精神萎靡;疟疾可能导致贫血,患者嘴唇、指甲盖会显得苍白,基孔肯雅热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基孔肯雅热患者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眼睛看起来红红的,而疟疾患者一般没有这个症状。

传播媒介与流行地区:源头差异藏线索

两种疾病都由蚊子传播,但传播的蚊子种类和主要流行地区有所不同,这也能为区分提供线索。

疟疾主要通过按蚊传播,这种蚊子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清澈的水中繁殖,比如稻田、池塘、沼泽等。疟疾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我国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也是疟疾的高发区。在这些地区,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周期性发烧,要首先考虑疟疾的可能。

基孔肯雅热则由伊蚊传播,常见的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些蚊子多在白天活动,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中繁殖,比如花盆、轮胎、水缸等。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等,近年来在美洲、欧洲也有输入性病例。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由于伊蚊分布广泛,也有输人性病例报告。如果在白天被蚊子叮咬后,出现急性发烧和关节剧痛,要警惕基孔肯雅热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科学手段定乾坤

当症状难以区分时,实验室检查是准确判断的关键,通过血液检查能直接发现两种疾病的“真面目”。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医生会取患者的血液制作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红细胞内有疟原虫,就能确诊疟疾。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形态不同,比如间日疟原虫会在红细胞内形成“环状体”、“滋养体”等,通过形态可以区分疟原虫的种类,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很重要。此外,现在还有快速诊断试纸,只需一滴血,10-15分钟就能出结果,方便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基孔肯雅热的实验室检查则是检测病毒或抗体。由于它是由病毒引起的,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查找基孔肯雅病毒的核酸,或者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发病初期(1周内),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确诊;发病1周后,体内会产生抗体,这时可以检测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的血液检查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能会减少,而疟疾患者的血液检查则可能出现红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另外,两种疾病的血液生化检查也有区别: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基孔肯雅热患者则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这与肌肉疼痛的症状相吻合。

总结:快速区分的实用技巧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区分,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要点:如果发烧呈周期性,伴有发冷、大量出汗,且在按蚊活跃的地区发病,可能是疟疾;如果突然发烧,关节剧痛难忍,伴有皮疹,在伊蚊活跃的地区发病,更可能是基孔肯雅热。

当然,这些只是初步判断的方法,最终确诊还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无论是哪种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都要及时就医,尤其是在流行地区被蚊子叮咬后,更不能掉以轻心。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通过了解这些区别,我们能在面对类似症状时保持警惕,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一份保障。记住,虫媒传染病可防可控,做好防蚊措施,了解疾病知识,就是最好的防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