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艳  单位:​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1589

肚子突然绞痛,吃不下东西,又吐又胀,排不出大便——这可能是肠梗阻在“作祟”。肠梗阻就像肠道里的“交通堵塞”,食物和气体过不去,憋在肚子里引发一连串麻烦。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做好护理能减轻痛苦、预防复发。

先让肠道“歇一歇”

1.暂时禁食禁水:就像马路堵了要先禁止车辆进入一样,急性期医生会让患者完全不吃不喝,甚至通过鼻腔插一根胃管(胃肠减压管),把胃里的液体和气体吸出来,减轻肠道压力。这时候千万别偷偷吃东西,不然会加重腹胀和呕吐,甚至导致肠道破裂。

2.静脉输液“补能量”:禁食期间,身体需要的水分、营养和电解质(比如钾、钠),会通过输液来补充,避免脱水和营养不良。输液时如果觉得手疼、心慌,要及时告诉护士调整速度。

3.观察引流液:插胃管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正常情况下,引流液是淡黄色或草绿色的;如果出现鲜红色或咖啡色液体,可能是肠道出血,要马上通知医生。

症状变化要“盯紧”

1.腹痛怎么看:记录腹痛的时间、部位和程度。如果是一阵一阵的绞痛,可能是肠道在“蠕动挣扎”;如果变成持续的剧烈疼痛,摸肚子感觉硬硬的,可能是肠道缺血坏死,必须立刻叫医生。

2.腹胀有讲究:每天可以用软尺在肚脐周围量一圈,记录腹围变化。如果腹胀越来越严重,皮肤发亮,甚至影响呼吸,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可以轻轻顺时针按摩肚子(按医生指导),帮助气体排出,但别用力按压。

3.排气排便很重要:梗阻缓解的重要信号是开始放屁、排便。要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量和性状,哪怕只排出一点点气体,也要告诉医生——这说明肠道可能通了。

4.呕吐别大意:呕吐时要让患者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进气管。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如果是胃内容物(黄绿色),属于常见情况;如果吐咖啡色或鲜红色液体,可能有出血,要立即处理。

缓解后饮食“慢重启”

1.从“水”开始试:医生同意进食后,先喝少量温开水(每次1-2勺),观察1-2小时,没有腹胀、呕吐,再继续。

2.流质、半流质慢慢过渡:接下来可以喝米汤、稀藕粉等流质食物,每次少量,每天5-6次。适应后再吃粥、烂面条、蛋羹等半流质食物。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2周,千万别心急吃米饭、肉类。

3.这些食物暂时别碰:辛辣刺激、油炸、生冷的食物会刺激肠道;糯米、粽子、汤圆等黏性大的食物容易堵住肠道;还有芹菜、韭菜等纤维粗的蔬菜,初期也最好别吃。

4.细嚼慢咽七分饱:吃饭要小口慢嚼,让食物充分消化。每次吃到七分饱就行,避免加重肠道负担。进食后如果出现腹胀、腹痛,要暂停进食并告诉医生。

预防复发的“日常习惯”

1.多喝水、多吃“软纤维”:平时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吃一些纤维细腻的食物,比如熟透的香蕉、煮软的南瓜,帮助肠道蠕动,但别吃太多粗纤维。

2.定时排便别“憋”: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别忍着。排便时别久蹲(不超过10分钟),也别用力过猛,必要时可以用开塞露帮忙。

3.适当活动促蠕动:病情稳定后,要根据体力慢慢增加活动量。术后早期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能下床后,先在床边散步,逐渐增加散步时间和距离。适当的活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粘连。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弯腰、搬重物。

4.注意保暖别受凉:腹部受凉会导致肠道痉挛,可能诱发梗阻。平时要注意腹部保暖,穿宽松的衣服,别让肚子对着风口吹。

5.定期复查莫忽视:如果是粘连性肠梗阻,要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有肠道肿瘤的患者,还要按医生要求复查肿瘤指标。出现腹胀、腹痛、排便不畅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别等到严重了才处理。

结语

肠梗阻的护理就像“肠道交通管理”,既要在堵塞时做好“疏导”,也要在通畅后做好“维护”。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做好饮食管理、症状观察和日常防护,就能有效减少肠梗阻带来的痛苦,降低复发风险,让肠道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