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或您的家人被推入手术室,门缓缓关上,门外是焦急的等待,门内则是一场精密严谨的"生命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除了主刀医生、麻醉医生,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绿衣天使"和一件您可能从未留意过的关键"武器"——手术纱布。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块看似普通的纱布,如何在生死攸关的手术室里,扮演着"生命守护者"的角色。
纱布在手术中的重要性
纱布是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消耗品,它主要用于止血、吸收分泌物、保护创口和包扎伤口等。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利用纱布对手术区域进行擦拭或吸收体液,确保手术区域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纱布不仅有助于维持手术区的清洁,也能有效避免手术中一些重要器官和血管受到损伤。在手术结束后,护士会利用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确保伤口不受外界污染,同时也有助于止血和减轻患者的痛感。
然而,纱布不仅仅是手术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它的安全管理也至关重要。在手术过程中,纱布如果被遗留在患者体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器官损伤等。这种情况往往被称为“手术遗留物”事件,它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期延长、再次手术甚至致命的结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手术中的每一块纱布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计数、核对,确保所有物品在手术结束后都被妥善处理。
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纱布,而是有着"高科技"加持的特种兵,比普通纱布更厚、吸水性更强。最重要的是,每一块手术纱布都嵌有一条能透X光的蓝色显影条。为什么要有这条"蓝线"?是为了万一发生最坏的情况,纱布不慎遗留在人体内时,这条显影条就是它的"身份证"和"GPS定位器"。通过一张X光片,主刀医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它,避免了二次开腹的大动干戈。
如何确保纱布计数的准确性
在手术室关于纱布,有一条铁律,是所有医护人员刻在骨子里的肌肉记忆:"所有进去的,都必须全部出来。"如何保证万无一失?答案就是一套极其严苛、近乎"强迫症"的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会像会计对账一样,大声地、一块一块地清点所有即将使用的纱布总数,并记录在案。这个数字,就是今天的"基准线"。手术进行中,若中途需要增加纱布,必须由巡回护士拆开递上,并立即再次清点新增数量,更新记录。手术结束前,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在主刀医生准备缝合伤口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会将台上所有用过的、没用过的纱布全部进行点数,巡回护士会展开每一块血淋淋的纱布,确保没有粘连在一起,然后大声报数1、2、3……直到所有纱布数字完全吻合,并告诉主刀医生“纱布清点正确”,方可进行缝合。
手术开始前、缝合体腔前、缝合体腔后、缝合皮肤前,一共四次清点,每一次都要正确无误。
手术遗留物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尽管严格的纱布计数和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遗留物的风险,但一旦发生,仍会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引起感染、过敏反应、肠道梗阻、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除了纱布计数外,医院和手术团队还应采取其他防范措施,如使用可追踪的纱布和结合影像学技术进行术后检查。如果清点发现少了一块,会发生什么?首先立刻暂停!巡回护士会立即报告:“纱布不对!”所有操作必须马上停止。全员搜寻!主刀医生会在手术创口内仔细探查,器械护士会翻遍整个器械台,巡回护士会找遍垃圾桶和地面每一个角落。终极武器——X光机!如果现场还是找不到,会立刻启动术中X光机进行透视,那块带有蓝色显影条的纱布便无所遁形。
“找不到,不结束”是铁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会在数量不明时结束手术。
结语
在手术这样高风险的医疗行为中,护士并不是“配角”,他们在维护病人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纱布计数虽然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却直接关乎病人的健康与生命。通过严格的计数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再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遗留物的发生,让病人更快更安全地恢复。当清点纱布时,您想到的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流程,而是一幅对生命极致负责的温暖画面。那一块块小小的纱布,承载的是医学的严谨,是医护的责任,更是对每一位患者生命的至高敬畏。它平凡无奇,却使命非凡。它是手术室里当之无愧的“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