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重症患者的治疗选择与术后康复

冠心病重症患者的治疗选择与术后康复
作者:​郭江均   单位: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227

心脏如同人体的“发动机”,其通过血管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成分。若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堵塞,心脏会因缺血而“罢工”,从而引发冠心病。冠心病前期多通过药物控制,但是病变到一定程度后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此时需进行手术干预治疗,而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心脏支架和搭桥。

那么,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支架和搭桥应该怎么选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什么是心脏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又被称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在开展手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系列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病变的位置以及病变的程度,谨慎评估后采取心脏支架手术改善患者的状况。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借助导管技术,将可扩张的球囊沿着血管送入病变部位,接着充盈球囊撑开狭窄的血管壁迅速放入预先选定好的金属支架,支架能起到维持血管腔大小的作用,保持血管的通畅性,使得血液通过血管顺畅地流向心肌组织,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严重狭窄或堵塞的患者,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选取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健康血管,如大隐静脉、乳内动脉,将其一端与主动脉根部缝合,另一端跨越病变区域连接至缺血心肌远端的冠状动脉分支,在患者体内建立新的血流通道,绕过阻塞段为心肌重新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如同在心脏表面搭建“桥梁”,其能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缓解心绞痛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猝死风险。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严重狭窄或合并糖尿病等复杂病情的重症冠心病患者而言,搭桥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心脏支架和搭桥怎么选

重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着严重且广泛的病变,其心肌供血受到极大的影响。心脏支架手术通过特制的金属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操作相对微创且术后恢复较快;搭桥手术通过取用其他部位健康的血管构建“桥梁”式的血液循环通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弥漫性狭窄等复杂状况。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程度、整体心血管功能等多种因素,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指南

药物治疗

在术后,冠心病患者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同时谨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其中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其能起到稳定斑块、降低血脂的作用;而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也是冠心病患者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需加强饮食管理,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烹调用油量,保障低盐低脂饮食,同时加强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膳食纤维的同时控制体重。接着开展康复运动,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以床边肢体被动运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每日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并采取快走、固定自行车等安全性高的运动方式,期间需避免进行爆发性用力或闭气类动作的剧烈运动。此外,冠心病患者还需戒烟限酒,通过药物替代疗法和行为矫正双重策略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并严格限制每日酒精的摄入量,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定期复查

在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心脏的功能状态,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而当患者出现新发心绞痛或运动耐量下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冠状动脉CTA或选择性造影检查,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判断支架通畅程度及边支血管病变进展,加快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