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更要防“风”——中西医共筑脑卒中防护屏障

乍暖还寒时更要防“风”——中西医共筑脑卒中防护屏障
作者:王润楠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2292

春寒料峭时节,神经内科病房常出现就诊人数上升的趋势,尤以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在此期间,气温波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时,生理调节负荷明显增加。

这天,王女士清晨起床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赶往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此类病例在春季气温不稳定阶段较为常见,“倒春寒”现象引发的体温调节应激反应,被认为是诱发中风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当气候在冷暖交替中剧烈波动时,人体如同经历一场无形的“压力测试”,血管在反复收缩舒张中变得脆弱,这正是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防风”关键期。

现代医学视角:解密“倒春寒”的中风密码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低温现象,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临床医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当气温每下降1℃时,人体收缩压平均可升高约1.3mmHg,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寒冷刺激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发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低温还会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和血小板活性增强,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升高,促进血栓形成。研究数据显示,当昼夜温差或短期气温波动超过10℃时,卒中的发病风险将提升约30%。这可能与春季特有的气候特征——如频繁的气温波动、气压变化以及湿度影响共同作用有关,这些因素综合形成了一个对心血管系统极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尤其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群而言,气温剧烈变化可能诱发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激活凝血机制,最终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因此,在“倒春寒”期间,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血压、血脂及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预防意义。

中医智慧:调和阴阳御“虚风”

《黄帝内经》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顺应时令、避其邪气。在中医学体系中,中风被归类为“真中风”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核心涉及肝阳上亢、痰瘀阻络、气血逆乱等机制,属“本虚标实”之证,即体质虚弱为本,风、火、痰、瘀等为标。从五脏归属来看,春季属木,应肝气之应,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春季阳气初升,若人体阳气升发失调,容易导致肝阳偏亢、化火生风之变。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言:“肝为风木之脏,遇春阳升动,化风上扰清窍。”意思是说,春阳升发过程中若肝阳无制,风阳上扰,可致脑窍昏闭、络脉受阻,诱发中风。此外,春季气候多变、寒暖交替频繁,而人体腠理在此时尚未完全疏达,卫外之气仍显薄弱,正气未固,此时如遇外邪侵袭,极易“风从外入”,加重肝风内动,促发中风。中医认为中风乃“外风乘虚而入,内风因虚而动”,因此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本。在此阶段,建议采取养肝柔肝、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等法则,通过针灸、艾灸、中药汤剂或膳食调理等手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预防中风的发生或复发,真正做到“治未病”,体现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

中西医融合防护:构建立体防御网

家庭健康防护应做到“三监测、三调节”,以提升日常防病治未病的能力,特别对中老年人群尤为重要。在“监测”方面,首先建议每日定时监测室内温度,尤其在季节交替和早晚温差较大时,应确保室温波动不超过5℃,维持相对恒定的舒适环境,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诱发;其次,应规律测量血压,日间血压建议控制在不超过130/85mmHg,以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第三,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血糖变化,特别是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防止高血糖对血管的长期损伤。在“调节”方面,一是饮食调节,应减少辛辣、油腻和酸性食物摄入,适量增加甘味温和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等,以健脾养肝;二是作息调节,倡导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保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三是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波动大,保持心情愉快、情志平和,有助于肝气顺畅。日常外出前,也应注重细节防护,在玄关处设置“防风三件套”:围巾、帽子与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出门前进行一分钟自我健康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衣着松紧和四肢灵活度,以预防突发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日常健康维护中,可采用牛角梳从前额发际线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缓慢梳理至风府穴,通过物理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起到疏通经络、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规范使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建议每日晨起进行穴位按压,选取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具有调和气血、平肝潜阳作用的穴位,以辅助调控晨峰血压,减少清晨时段血压波动幅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心理调节方面,可依据中医“七情致病”理论采用五音疗法中的角调音乐进行干预,角音属木,通于肝,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的作用,适用于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的干预。饮食调理方面,可根据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案,菊花决明子茶具有清肝明目、降火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上炎型人群,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天麻肉片汤则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虚火内扰或肝肾阴虚型患者,有助于缓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建议每日规律练习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该动作通过双臂的开合牵拉肺经,配合呼吸调整,能够增强肺部通气功能,提升机体氧合能力,同时促进胸廓扩张与肩背部肌肉协调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防“风”不等于闭门不出,当现代医学的精准监测遇上中医的整体调护,犹如为血管穿上智能“防护甲”。在这个春寒与暖阳交替的季节,让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智慧,构筑起抵御中风的立体防线,让生命之河在温润平和中静静流淌。

2025-07-0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