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哪些常见反应?应如何处理?

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哪些常见反应?应如何处理?
作者:朱蕴赟   单位:顺德和祐医院
5199

麻醉后,患者可能经历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肌肉疼痛和认知功能下降等反应。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任何情况下,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反应对患者的安全和舒适至关重要。

麻醉后不良反应概述

麻醉后反应指的是患者在接受麻醉药物和技术干预后,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偏离正常生理状态的现象。这些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麻醉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1)局部不良反应多局限于麻醉操作部位,如局部麻醉可能引发的中毒反应,表现为口舌发麻、耳鸣,严重时会出现说话不清、肌肉颤抖、意识丧失等症状。(2)全身不良反应则涉及多个系统,常见的有呼吸系统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循环系统的低血压、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苏醒延迟等。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式密切相关。不同的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靶点和效应各异,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老年患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此外,手术的类型和时长也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长时间、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应激反应增强,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恶心与呕吐

(1)原因: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胃肠道运动减慢。

(2)处理方法: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术后初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

2.头晕与嗜睡

(1)原因: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2)处理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安静、通风良好,避免强光刺激;随着麻醉药物代谢,症状会逐渐缓解。

3.呼吸抑制

(1)原因: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或患者基础疾病(如老年人、婴幼儿)导致药物代谢缓慢。

(2)处理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必要时给予吸氧,确保呼吸道通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或调整镇痛泵药物剂量。

4.低血压或高血压

(1)原因:麻醉药物对血管张力的影响,或手术刺激、失血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

(2)处理方法:术后持续监测血压变化;低血压时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高血压时给予降压药物(如硝普钠);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5.喉咙疼痛

(1)原因:气管插管或喉罩使用导致的机械性损伤。

(2)处理方法:术后给予雾化吸入,缓解喉部不适;选择温凉、软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润喉药物(如西瓜霜含片)。

6.认知障碍与记忆力减退

(1)原因:麻醉药物对大脑的短暂影响,或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

(2)处理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脑;通过简单的记忆游戏或阅读等方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7.情绪波动

(1)原因:麻醉药物对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或术后疼痛、环境改变等因素。

(2)处理方法:家属和医护人员给予情感关怀,缓解焦虑情绪;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8.局部麻醉并发症(如局部肿胀、瘙痒)

(1)原因:局部麻醉药物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或过敏反应。

(2)处理方法:局部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局部消炎药。

特殊情况处理

1.过敏性休克: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需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紧急抢救。

2.持续性疼痛:若术后疼痛难以缓解,需评估疼痛原因,调整镇痛方案。

预防措施

1.术前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3.术后护理: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2025-07-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