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郑杰丰   单位:廉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9

在生活中,艾滋病这个词似乎并不陌生,新闻报道、公益广告里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可很多人仅仅是听过它的名字,对艾滋病本身却知之甚少,甚至还怀着深深的恐惧与误解。艾滋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呢?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就是找到答案的关键。

艾滋病,医学上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HIV病毒十分狡猾,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就像是人体的安保部队,而CD4+T淋巴细胞则是其中的精英队员,一旦这些精英队员被HIV病毒打倒,人体就像失去了防护的城堡,各种疾病就会趁机入侵,引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危及生命。

性接触传播:最常见的“危险通道”

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里,性接触传播目前是最主要的方式,我国超95%的艾滋病传播都是经由性接触。不管是同性性行为,还是异性性行为,只要在性行为时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就相当于给艾滋病病毒打开了入侵的大门。在性行为过程中,生殖器官的黏膜很容易出现细微破损,艾滋病病毒便会趁机通过这些破损处,侵入对方体内。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都是因为性接触而不幸中招。在我国,性传播同样是艾滋病传播的“主力军”,其中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也相当突出。

如今社会观念逐渐开放,人们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性伴侣数量增加、性活动频率上升,如果在性行为中不注意保护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拥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或者同时感染了其他性传播疾病,这些行为都会让艾滋病传播的几率直线上升。

血液传播:直接而危险的“致命路径”

血液传播是感染艾滋病最直接的途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常见的就是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纹身、拔牙等侵入人体的器械。

以前,由于血液筛查技术不够完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曾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随着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如今对献血者的筛查非常严格,对血液制品的检测也十分严谨,输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已经大幅降低。然而,共用注射器吸毒的现象依然存在,这让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居高不下。另外,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或美容场所,因为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

母婴传播:亟待阻断的“代际危机”

如果妇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都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在孕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也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产后,通过母乳喂养,病毒也可能传播给婴儿。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很多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

比如,孕妇在孕期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就像给胎儿穿上了一件“防护铠甲”。分娩时选择剖宫产,能降低胎儿在产道感染的几率。产后避免母乳喂养,采用人工喂养方式,以减少通过乳汁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推广母婴阻断技术,就是为了减少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发生。

比如,曾有一名孕妇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得知这个消息后,她非常绝望,担心孩子也会感染病毒。但在医生的指导下,她积极配合治疗,孕期按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娩时选择了剖宫产,产后也没有进行母乳喂养。最终,她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成功阻断了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母婴阻断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

其他罕见传播途径及误区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传播途径,还有一些其他途径,但相对来说比较罕见。比如,在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医务人员如果不小心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者接触到大量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也有可能被感染。

不过,只要做好严格的防护措施,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这种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可以降低的。还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接受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也可能感染艾滋病,但现在对捐赠器官和精液等都会进行严格检测,所以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除上述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接触,比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一起工作、学习、游泳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因为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被杀死,根本无法在空气中、食物中、水中存活。另外,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为蚊虫叮咬时,不会把自己体内的血液注入人体,而是注入唾液防止血液凝固,而艾滋病病毒又无法在蚊虫唾液中存活和繁殖。

结语

艾滋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我们要保持健康的性行为,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远离毒品,避免共用注射器。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和美容操作。育龄女性要做好婚前和孕前体检,若感染艾滋病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治疗。

同时,我们也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他们也是病痛的受害者,需要我们的关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传播正确的防艾知识,为终结艾滋病的流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健康、美好,让艾滋病不再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