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会遗传吗 答案在这里

癌症会遗传吗 答案在这里
作者:苏靖森   单位:自贡高新肿瘤医院
57

“我外婆得了乳腺癌,妈妈也查出了同样的病,我会不会也躲不过?”“家里爷爷和叔叔都因胃癌去世,这病是不是会代代传?”在临床中,类似的担忧常常出现。癌症与遗传的关系,始终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癌症是否会遗传,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其中藏着复杂的医学逻辑。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绝大多数癌症不会直接遗传。在所有癌症病例中,仅有约5%~10%与明确的遗传因素相关,其余90%以上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与随机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长期吸烟诱发肺癌、紫外线暴晒增加皮肤癌风险等,这些因后天因素导致的癌症,并不会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但确实存在少数“遗传性癌症”,它们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类突变基因就像潜伏在家族血脉中的“定时炸弹”,会增加后代的患病风险。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的关联已被广泛证实,携带该突变的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达60%~80%,远高于普通人群。

遗传性癌症往往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发病年龄早,比如家族中多位成员在40岁前确诊癌症;二是同一类型癌症在家族中重复出现,如母女均患卵巢癌;三是出现罕见癌症或成对器官癌变,比如同时发生双侧乳腺癌、双侧肾癌等。这些特点有助于区分“家族聚集性”与普通的偶然巧合。

常见的遗传性癌症包括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等。以遗传性结直肠癌为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典型类型,患者青少年时期就会出现数百个结肠息肉,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为结直肠癌。这类疾病通过基因检测可早期发现,及时手术能有效阻断癌变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携带突变基因不等于一定会患癌。遗传因素只是增加了患病风险,并非决定性因素。比如携带BRCA突变的女性,通过定期乳腺钼靶检查、卵巢超声监测,或在合适年龄进行预防性手术,可将患病风险降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烟酒等,也能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科学应对的第一步是绘制“家族癌症谱系”。详细记录三代以内亲属的癌症发病情况,包括患病类型、确诊年龄、治疗结果等信息,为医生评估遗传风险提供依据。若家族中出现符合遗传性癌症特征的病例,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突变基因。

基因检测是目前识别遗传性癌症的有效手段。通过血液样本分析,可精准检测出已知的致癌突变基因,准确率在99%以上。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做基因检测,一般建议家族中存在明确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普通人群无需盲目检测。检测结果阳性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比如加强筛查频率、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预防性治疗。

公众还需走出一个认知误区:将“家族聚集性”等同于“遗传性”。有些家庭中多人患癌,可能是因为共同的生活环境或习惯——比如一家人都偏好高盐饮食,导致胃癌高发;或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引发肺癌聚集。这类因共同外界因素导致的癌症,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改变环境和习惯即可降低风险。

癌症与遗传的关系,本质是“概率”与“预防”的博弈。即便存在遗传风险,通过科学干预也能有效规避;没有家族病史者,也不能忽视后天预防。了解癌症遗传的真相,既不必因家族中出现癌症患者而过度恐慌,也不能对明确的遗传信号掉以轻心。理性看待、科学应对,才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