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 怎么帮尿毒症患者排毒

透析 怎么帮尿毒症患者排毒
作者:朱婷丽   单位:平度市人民医院
472

当肾脏功能衰退至尿毒症阶段,人体便失去了自主排出代谢废物的能力,这些“毒素”在血液中不断堆积,会引发全身多器官损伤。而透析技术,正是通过模拟肾脏的核心功能,为患者搭建起一道“生命防线”,帮助身体完成排毒过程。

肾脏的核心排毒原理是“过滤”——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分、代谢废物等小分子物质会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重吸收有用物质后,剩余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便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透析技术正是通过人工手段复刻这一过程,主要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

血液透析需借助“人工肾”设备完成排毒。治疗时,医护人员会通过患者手臂上的动静脉内瘘或临时导管,将血液引出体外,导入透析机的透析器中。透析器内部布满了数万根中空纤维,每根纤维的管壁都是半透膜,其孔径仅允许小分子毒素(如尿素氮、肌酐)和多余水分通过,而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同时,透析器另一侧会持续流动与人体血浆成分相似的透析液,两者通过半透膜形成浓度差:血液中浓度高的尿素氮、肌酐等毒素,会顺着浓度梯度“跑”进透析液;而透析液中浓度更高的碳酸氢盐等有益物质,则会反向进入血液,帮助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经过约4小时的循环过滤,净化后的血液会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完成一次排毒。通常患者每周需进行3次血液透析,以维持稳定的体内环境。

腹膜透析则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天然滤过膜”。腹膜是覆盖在腹腔内的一层薄膜,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半透性结构。治疗时,医护人员会先在患者腹部植入一根腹膜透析管,通过导管将无菌的腹膜透析液注入腹腔。注入后,腹腔内透析液与毛细血管内血液形成浓度差: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等毒素会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而透析液中的葡萄糖、电解质等有益物质则会进入血液。通常情况下,透析液会在腹腔内停留4~6小时,待毒素充分交换后,再通过导管将含有毒素的透析液排出体外,随后注入新的透析液,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持续排毒。这种方式可在家中操作,更适合行动不便或需灵活安排治疗时间的患者。

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其核心都是通过半透膜的弥散、对流作用,模拟肾脏的滤过功能,将血液中无法自主排出的代谢毒素转移到透析液中,再通过排出透析液完成排毒,同时维持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水分稳定。不过,透析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规律透析不仅是排出毒素的关键,更是维持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