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体检报告里的5个异常指标

警惕体检报告里的5个异常指标
作者:​马小东   单位: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190

陈大姐拿着体检报告,手心里冒汗。箭头向上的指标那么多,她仿佛听到身体在向她呐喊,却又不知具体所为何事。

作为检验师,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体检报告。很多人拿到报告后,看到那些“↑”“↓”的箭头就紧张不已,其实并不是所有异常都意味着生病,但有些指标确实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体检报告中最需要关注的5个指标异常,它们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报警”!

肝功能警报,转氨酶升高不止是肝问题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一般在0-40U/L之间。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时,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指标升高。轻度升高(40-100U/L)可能只是由于熬夜、饮酒、油腻饮食或剧烈运动引起。

但如果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如>120U/L),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伤。我曾遇到一位患者,转氨酶升高到200U/L,进一步检查发现是中度脂肪肝。通过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三个月后他的指标就基本恢复正常了。

肾功能警示,肌酐升高隐藏的风险

血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2025年最新标准对肌酐正常范围进行了调整:男性正常上限约84μmol/L,女性约73μmol/L。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发达的人肌酐水平可能稍高,这是生理性的。但如果肌酐明显升高,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需警惕慢性肾病或急性肾损伤。

现在体检中心通常会同时提供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是评估肾功能的更准确指标。eGFR<60ml/min提示肾功能下降。我发现很多人不知道,长期高蛋白饮食也可能导致肌酐轻度升高,所以不必一看到箭头就恐慌,可以先咨询医生。

血糖指标,糖尿病前期的重要信号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当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报警”信号。如果此时不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我经常告诉体检者,这实际上是个好消息,因为身体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避免疾病。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为4%-6%,6%-6.5%为糖尿病前期,≥6.5%提示糖尿病。国家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可见其重要性。

尿酸升高,不只是痛风的警告

尿酸正常范围:男性208-428μmol/L,女性155-357μmol/L。当血尿酸指标大于420μmol/L,但无关节疼痛等症状时,称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升高不仅仅可能引发痛风,还可能导致肾结石和肾脏损伤。很多人知道海鲜、啤酒会引起尿酸升高,但其实高蛋白饮食、过度疲劳也会导致尿酸一过性升高。

我曾遇到一位中年男性,体检发现尿酸高达520μmol/L,但因无任何症状就没在意。半年后他因急性痛风发作就医,后悔莫及。如果早期重视饮食调节,避免高嘌呤食物,多喝白开水,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

血脂指标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常说的“坏胆固醇”。它的正常范围是<3.4mmol/L,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需要控制在<1.8mmol/L。

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推手,越高越容易患冠心病、脑梗。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甘油三酯(TG),正常应<1.7mmol/L。升高与高糖饮食、饮酒、肥胖相关,严重升高(>5.6mmol/L)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有意思的是,血脂指标受近期饮食影响很大。很多人体检前一天吃了大餐,第二天抽血就会发现血脂明显升高。所以我通常建议他们保持正常饮食3天后复查,而不是立即用药。

指标轻度异常的朋友,不妨先放松心情,改善生活方式一两周后复查。很多“异常”会在调整后消失不见。明显异常或多次复查仍异常的指标,才是身体真正的“报警信号”。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才是明智之举。

定期体检是好习惯,但读懂体检报告更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体检报告,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注:文中正常值范围仅供参考,因检测方法、仪器不同,请以您的体检报告标注的正常范围为基准。)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