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结核 日常护理要学会

得了结核 日常护理要学会
作者:​冯明媚   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182

结核病治疗周期漫长,通常需要至少6个月以上的规范治疗。药物治疗的规范性与日常护理的全面性,直接决定着患者的康复进程与预后效果。

规范用药

按时服药。每日在固定时间服药,维持体内稳定的药物浓度至关重要。随意更改服药时间会降低疗效,服用医生处方的足量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杀菌,易导致耐药,过量则增加毒副作用风险。坚持服完整个疗程,通常6-9个月或更长,耐药结核则更长,即使症状在治疗几周后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病灶内仍有处于休眠状态的顽固菌群,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和复发的最大祸根。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关节痛、肝损伤、皮疹、视力变化等副作用。

积极沟通。出现任何不适,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应立即告知医生或护士。医生会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方案,比如更换药物、调整剂量,给予对症处理或加强监测,许多副作用在医生指导下是可管理的。例如,空腹服用利福平吸收最佳,但若胃肠反应大,可在医生允许下考虑餐后服用或分次服用,服用乙胺丁醇期间需定期检查视力和视野。

隔离防护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唱歌时,会产生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核,这些微滴核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被他人吸入后即可能造成感染。因此,在传染期内(通常指痰涂片或痰培养阳性时),实施严格的呼吸道隔离至关重要。

佩戴口罩。患者在传染期内,尤其在离开隔离房间、进入公共区域或与他人近距离共处一室时,必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口罩需遮盖口鼻,及时更换。咳嗽或打喷嚏时即使戴着口罩,也应尽量避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绝对避免用手直接捂嘴。应使用纸巾完全遮盖口鼻,之后立即将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并立即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若无纸巾,可以用肘部衣袖内侧遮挡。养成习惯,保护他人。

单独居住与通风:患者最好能拥有单独、通风良好的房间。房间应每天多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显著降低空气中飞沫核浓度。天气寒冷时也要保证通风次数,可让患者暂时离开房间进行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循环系统,除非有专门的消毒过滤装置。

家庭防护措施。在传染期内,尽量减少与家人尤其是老人、婴幼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的密切接触,避免拥抱、亲吻、同桌共餐。接触时双方都应佩戴口罩。患者必须使用专用碗筷,单独用餐。餐具用后需单独清洗,并最好用煮沸或消毒液浸泡消毒。患者的毛巾、洗漱用品、床上用品等个人物品应专用,定期清洗消毒。有痰时必须吐在带盖、内装少量消毒液或水的专用痰盂容器中,痰盂需每日消毒处理,痰液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居住的房间地面、桌面、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消毒时注意通风。

营养支持

充足的能量供应。结核病导致代谢率增高,能量需求增加。应提供高热量饮食,确保摄入大于消耗,逐步恢复并维持健康体重。主食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应保证摄入量。可以适当增加健康脂肪的摄入。蛋白质是修复受损肺组织、合成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关键原料,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鱼虾类。三餐均匀摄入蛋白质,利于吸收利用,食欲差时可少量多餐,或添加蛋白粉。

膳食多样化与均衡。保证每日摄入种类丰富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色彩丰富的蔬果能提供不同的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剂,促进消化吸收与食欲,采用蒸、煮、炖、烩等易消化的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烧烤、辛辣刺激食物。食欲不佳时,可将一日三餐改为5-6餐,减轻胃肠负担,保证总量摄入。

综上所述,感染结核后需注意规范用药、隔离防护,并保证高蛋白饮食和充足休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