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对牙齿缺失不以为然,觉得 “掉颗牙而已,不影响吃喝”,甚至还有人将缺牙视作衰老的正常现象,放任不管。殊不知,牙齿缺失可不是小问题,牙列缺损会悄无声息地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咀嚼功能下降,影响消化吸收
牙齿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咀嚼食物。当出现牙列缺损时,咀嚼效率会明显降低。原本一口好牙能轻松将食物嚼碎,而缺牙后,剩余牙齿需要承担更大的咀嚼压力,咀嚼变得费力,食物往往不能被充分嚼碎。
未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后,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胃肠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些大块的食物,长期如此,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而且,食物消化不充分,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身体机能就有所下降,如果再因为缺牙影响消化吸收,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邻牙倾斜移位,破坏咬合关系
牙齿在口腔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当一颗牙齿缺失后,相邻的牙齿会失去依靠和约束,就像失去了“队友”的支撑,会逐渐向缺牙间隙倾斜。对颌的牙齿也会因为没有与之对应的咬合关系,而逐渐伸长。
邻牙倾斜移位和对颌牙伸长会破坏原本正常的咬合关系。咬合关系的紊乱会导致咀嚼时牙齿受力不均,进一步加重牙齿的磨损。同时,倾斜的牙齿和伸长的牙齿与周围牙齿之间容易形成食物嵌塞,食物残渣滞留在牙缝中,难以清洁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咬合关系紊乱还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牙槽骨吸收,面容衰老加速
牙齿生长在牙槽骨中,牙齿的存在对牙槽骨起到重要的刺激作用。当我们咀嚼食物时,牙齿会将力量传递到牙槽骨,促使牙槽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其健康和稳定。
然而,当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失去了牙齿的刺激,就会逐渐发生吸收。牙槽骨吸收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会逐渐降低。这不仅会影响后续的牙齿修复效果,还会导致面部软组织的支撑力下降。面部软组织失去支撑后,会出现脸颊凹陷、嘴唇内陷、皱纹增多等现象,使面容看起来更加衰老。原本饱满的面容变得干瘪,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大,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发音不清,影响社交沟通
牙齿在发音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发音需要牙齿与舌头、嘴唇等口腔器官的配合才能准确发出。当出现牙列缺损时,尤其是前牙缺失,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例如,发“s”“sh”等音时,需要舌尖与前牙接触,如果前牙缺失,舌尖无法正常接触前牙,就会导致发音含糊不清。在社交场合中,发音不清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尴尬和自卑,影响与他人的正常沟通交流。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患者不愿意开口说话,逐渐变得孤僻,影响心理健康。
引发心理问题,降低生活质量
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口腔与身体功能,还易引发心理问题。整齐牙齿是自信笑容的保障,缺牙会让患者对外貌不满,产生自卑心理。社交中,他们怕被异样看待而不敢大笑、回避近距离交流,心理负担影响生活工作,长期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如何应对牙列缺损
(一)活动义齿修复。活动义齿是一种可以自行摘戴的假牙。它的优点是制作相对简单,价格较为便宜,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情况。活动义齿可以恢复牙齿的部分咀嚼功能和美观,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活动义齿的稳定性较差,咀嚼效率不如天然牙,佩戴初期可能会有异物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而且,活动义齿需要每天取下清洗,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口腔卫生。
(二)固定义齿修复。固定义齿是利用缺牙间隙两侧或一端的天然牙作为基牙,通过黏合剂将假牙固定在基牙上。固定义齿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佩戴舒适,外观逼真,与天然牙相似。但固定义齿修复需要磨除一定量的基牙牙体组织,对基牙的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如果基牙条件不好,可能无法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三)种植牙修复。种植牙是目前最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方式之一。它是在缺牙区的牙槽骨内植入人工牙根(种植体),待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后,再在种植体上安装牙冠。种植牙的优点是不损伤邻牙,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外观和功能都与天然牙非常接近,使用寿命长。但种植牙修复的费用相对较高,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和经济能力。
在选择修复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口腔情况、经济状况、个人需求等因素,与口腔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案。
总之,牙列缺损绝不是一件小事,它会给我们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带来诸多隐患。我们应该重视缺牙问题,及时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修复。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拖延,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