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艾婷  单位:东莞市长安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388

“乳腺结节” 是体检报告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很多女性看到这四个字都会心头一紧,担心自己患上乳腺癌。事实上,乳腺结节并非疾病名称,而是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乳腺内异常肿块的统称,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只有少数可能发展为恶性。面对乳腺结节,盲目恐慌或置之不理都不可取,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才能守护乳腺健康

第一步:正确认识乳腺结节,避免过度焦虑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其形成与内分泌激素水平、情绪压力、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从性质上划分,乳腺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结节占比超过 90%,常见的有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恶性结节即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良性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质地较软、活动度好,生长速度缓慢,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伴有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但仅凭症状无法准确判断结节性质,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发现结节后保持平和心态很重要,过度焦虑反而可能影响内分泌水平,不利于结节的稳定。

第二步:完善检查明确结节性质,避免盲目随访

体检发现乳腺结节后,首先要做的是到正规医院乳腺专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结节性质。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和乳腺磁共振(MRI),不同检查各有优势,需根据年龄、结节特征等因素选择。20-40 岁女性首选乳腺超声检查,因其无辐射、操作方便,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40 岁以上女性建议结合乳腺钼靶检查,钼靶对微小钙化灶敏感,可发现超声难以识别的早期乳腺癌;对于复杂性结节或高危人群,可进一步做乳腺 MRI 检查,能更全面评估结节性质。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结节进行分级:1-2 级为良性,每年常规体检即可;3 级为可能良性,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4 级及以上提示有恶性可能,需进一步做病理检查确诊。

第三步:根据结节性质制定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明确结节性质后,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 BI-RADS 1-2 级的良性结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即可改善。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对于 BI-RADS 3 级的可能良性结节,需定期随访观察,每 3-6 个月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监测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若结节稳定无明显变化,可延长随访间隔;若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出现其他异常,需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于 BI-RADS 4 级及以上的可疑恶性结节,需通过乳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若确诊为恶性肿瘤,需尽早进行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若为良性病变但结节较大(超过 2 厘米)或引起明显不适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

第四步: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避免掉以轻心

乳腺结节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使结节为良性,也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20-39 岁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 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 + 钼靶检查;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等)应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增加检查频率。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乳房自我检查,每月月经结束后 7-10 天进行,观察乳房外观是否有异常,触摸是否有肿块或压痛。若发现乳房皮肤凹陷、乳头溢液、肿块质地坚硬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一些常见误区:不要轻信偏方或保健品能 “消除结节”,这类产品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延误病情;不要因害怕手术而拒绝必要的治疗,良性结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取得好的预后;不要在检查后忽视随访,定期复查是及时发现结节变化的重要手段。

乳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发现结节后不恐慌、不忽视,通过规范检查明确性质,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就能有效守护乳腺健康。记住,大多数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的,积极面对、科学处理,才能让乳房远离疾病困扰,保持健康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